欢迎您访问盐城国家高新区!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盐城高新区:激发创新驱动力 催生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04-18 来源:盐阜大众报 作者:周广杰 李静 浏览次数: 字体:[ ]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一句话。“因地制宜”这一科学方法论,让盐城高新区全体上下深受鼓舞,作为全市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引领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盐城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立足自身优势和良好基础,全面彰显“高”和“新”定位,力争在全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高新作为、贡献高新力量。

聚焦“三大工程”,做强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模块”。坚持让企业在创新创造中“站C位”,推进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抓住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园区优质企业列入培育库,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发展机制,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科小”备案,确保通过“科小”评价800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抓住高新技术企业关键,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方案,重点围绕“科小”企业、规上企业、近三年新竣工企业设置入库企业培育发展台账,建立挂钩帮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式发展,确保年内净增国家高企100家。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助推工程。抓好科技领军企业龙头,遴选体量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领军后备企业,建立动态培育库,对标科技领军企业标准,找准短板弱项,明确达标路径,为后备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科技服务,每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认定实现新突破。

聚焦“三类平台”,做精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芯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进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盐龙湖智创谷,放大国家盐城大学科技园、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效应,积极探索“一平台一产业”模式,引导现有科研平台聚焦园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科创平台的聚合力和辐射力。搭建校地示范合作平台。聚焦产业需求,深耕“校地合作”新模式,对内加强与盐城工学院等院校合作交流,对外深化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沟通对接,通过联合共建、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形式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实现升级。突破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抢抓国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机遇,结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发挥盐城超算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引领示范作用,主动融入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网络,构建从算力芯片到加速卡、主板,再到系统集成的超算生态圈,争创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聚焦“三项赋能”,做优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板”。对标先进地区,强化区域合作、金融、人才赋能,营造创新创业沃土。纵深推进区域合作。积极探索“域外研发创造+高新区转化制造”新模式,深度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要素集聚区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力争年内实现离岸科创中心“零”突破,入驻孵化项目10个以上。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快构建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在园区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定期发布企业积分榜单,综合利用“苏微贷”“苏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等投资基金,对排名靠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统筹本土育、全职引、柔性聘三条渠道,创新实施科技人才副职、副总“双顾问”工程,从国内知名高校、大型国企选聘领军人才担任科技副职(总)和“引才大使”,通过引进一批人才、带来一批团队,做大人才“朋友圈”,不断为盐城高新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