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做优产创融合生态圈聚才引智筑高地

发布日期:2025-09-04 来源:盐都人App 作者:韦亚洁 李欣宇 崇诗悦 字体:[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促进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重要通道。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要素链构建合作链,做优产创融合生态圈。今年,盐都持之以恒强产业、优环境,以生态沃土引八方英才,让创新的活力不断涌动。

强产业壮大创新根基

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最主要用户,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推动者,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在盛安公司的生产线上,机械臂快速运转,热前、热后等工序接连完成,一个个精密齿轮不断下线,等待发给客户。近年来,该公司研发团队聚焦新能源齿轮研发中的热处理、磨齿工艺和降噪处理等技术难题,持续对新能源汽车齿轮进行优化,市场反馈良好。

“我们主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将传统齿轮产线改造为新能源专用产线,同时大幅提升精度,客户反馈齿轮噪声水平平均比行业低3个分贝。”江苏盛安传动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储德喜告诉记者。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盛安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了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齿轮扩能项目和机器人螺伞齿轮项目,目前公司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分别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攻克技术难题,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力。

一个大项目赋能一条产业链,一批好项目带动一方快发展。今年,巡鹰新能源签约落地、昶屹精密开工建设、长盈精密主体竣工、昱辉光能一期顺利投产……盐都大地上,一个个龙头企业的落地投产,促进了产业、资源及上下游项目集聚,不断夯实创新的根基。盐都也将发挥“2+N”产业基金矩阵作用,扩大“盐龙湖积分贷”产品受益面,深化项目投贷联动、拨投结合协同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优载体筑牢科创底座

科创载体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孕育摇篮”,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近年来,盐都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逐渐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

位于盐龙湖智创谷的盐城超级计算中心,作为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首个分中心,盐城中心于2021年成立是石科技公司,承担起将无锡中心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使命。如今,“太湖之光”已完成20多个应用领域、几百项应用课题、260多万项科研任务,并3次夺得高性能计算领域全球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成为我国该领域的里程碑。

接下来,盐都还将聚力擦亮科创标识,加快建设柔性电子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拓展“柔性电子+”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研究,持续提升现有科创平台内涵,深化科技管家服务制度,优化“一核两翼多点”科创布局,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持续打响“科创淮河”品牌。

聚人才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人才。日前,一场家门口的招聘会在盐都区都U+乐业空间热力启幕。据悉,此次招聘会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薪资待遇优厚,部分技术岗位月薪突破万元,企业提供五险一金、技能培训、导师带教等福利,为年轻人职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为精准对接求职需求,现场还设置了AI求职匹配系统和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年轻人快速找到适合的岗位。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43家企业参与,带来了1079个岗位,吸引500余人进场求职,收到简历223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64人。

“我上个月刚毕业,就想着回家乡扎根发展。这次发现我们盐都很多新能源企业都很有活力,也和我的专业对口。外面机会虽然多,但总觉得回家更踏实,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陪伴在家人身边。”毕业生求职者陈蕾告诉记者。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近年来,盐都围绕“高端人才引进、青年人才集聚、专业人才培育”,持续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都智汇”优才计划,常态化举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累计吸引16个院士团队、52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入驻,构建起涵盖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多层次体系,让青年人才近悦远来,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让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关键是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盐都还将聚力建设“硬核”科创平台,打造“蓬勃”科创森林,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持续推动企业需求和高校院所成果的双向奔赴,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集聚度、辨识度、贡献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