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幸福半径”里乐享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丁嘉怡 字体:[ ]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盐都始终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努力让群众的“小幸福”汇聚成民生“大福祉”,从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到优化教育医疗资源、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批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织密民生保障网托举稳稳幸福感‌

“家门口的好工作”不再仅是愿景。盐都区就业驿站如雨后春笋扎根高铁站辐射点、商业圈繁华地、工业园聚集区,求职半径与生活半径巧妙交织,“15分钟就业服务圈”化为现实。高铁站内“智聘e站”屏幕闪烁,人流如织中便捷岗位信息触手可及;万达、吾悦广场商圈招聘会人头攒动,“春节”“五一”等专场轮番登场,22场活动精准推送8583个优质岗位,为企业输送用工1.3万人次。技能提升是底气之源,赋能培训3568人次,为返乡人员插上高质量就业的翅膀。

区人社局局长曹阳道出持续深耕之志:“我们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深入实施返乡就业创业‘十个一’工程,依托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枢纽平台,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流动,确保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

一张张就业服务网,兜住的是民生底线,稳住的是万家灯火下的安心。

精绘民生幸福图畅联城乡添活力

城市建设非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功能与温度的协同生长。郭猛镇嘉多乐生活广场施工现场,工人们错开烈日高温,在晨昏“黄金档”中追赶进度。项目负责人汤向荣坦言:“科学调度,兼顾安全与效率,只为让民生工程早日惠及百姓。”

郭猛镇党委书记李一松目光更远:“我们正全力提升集镇承载与魅力,融入红色血脉与特色产业,精心雕琢‘一街一景’,让集镇升腾‘烟火气’又焕发新活力,‘民情小摊’更要让服务实打实惠及乡村角落。”

城乡互通的血脉亟需交通铺就。区交运局正加紧推进盐宝线航道整治与港区中心建设,布局“十五五”交通蓝图。区交运局局长沈曰明表示:“我们将优化公交网络,满足高质量出行期盼;同步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村的道路与物流体系,力求人流物流畅通无阻,为推动‘水韵古邑、高新盐都’建设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劲动能。”

道路延展之处,是资源奔涌、城乡共荣的辽阔图景。

优化服务提效能守护民生暖心房‌

民生温度不仅在于物质丰盈,更在于精神富足与文化浸润。教育作为百年基石,盐都三项目入选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名单,区教育局局长沈清涛信心满怀:“我们将锚定‘五高’方向,全力冲刺‘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有名’,依托里下河水乡资源打造育人品牌,力争年内创成全国义教优质均衡区与省智慧教育样板区。”

健康守护同样无微不至。龙冈卫生院慢性病筛防中心内,主任医师王乃翔正带领团队通过“两筛三防”为居民提供“三高”共管服务:“异常者将获得包括营养、运动、心理乃至转诊的个性化干预,践行‘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

这仅是缩影。区卫健委主任周向东展望:“我们将深化省级医防融合试点,构建全区慢性病管理‘一张网’,打造‘筛、防、治、管、康’全周期服务的‘盐都样板’。”

关爱如春风化雨。心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解锁城市密码——赋能儿童社会发展”项目入选省未成年人保护优秀案例。它以明确的行为激励机制与多元成长课程,为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点亮心灯。

区民政局局长祁亚洲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以‘1+4’模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推动潘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升级,同时深化爱心守护、微心愿等项目,筑牢儿童关爱网。”

盐都以项目为笔、服务为墨、治理为砚,在城乡大地上正精心描绘一幅温暖厚重的民生长卷。从就业半径的便捷抵达,到教育医疗的普惠阳光,再到文化血脉的默默滋养——每件“上心事”都如星火,终将燎原为百姓心中那最踏实绵长的幸福感。当万千细流汇成江海,寻常日夜里的微小确幸,就成了盐都人心底最不可撼动的幸福江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