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共盐都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专题 >> 正文

盐都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韦亚洁 字体:[ ]

攥紧农业“芯片”,激活数字“血脉”,当下,盐都正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焕活、农民增收。休闲农旅、精深加工、市场贸易三业并进,构成了都市农业的崭新骨架,盐都大地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正越来越高昂。

实施都市农业提质行动

“芯片”赋能构筑产业高地‌

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擘画蓝图:坚决扛牢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坚持以工业思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休闲农旅、精深加工、市场贸易三业并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盐莓一号”惊艳亮相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盐麦8号等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省审,向世界宣告着盐都“慧”育种的实力跨越。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贵目光坚定:“我们将以‘一园两带四基地’为主抓手,做强食品加工、稻麦种业等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休闲农业串珠成链,全力打造高质高效的都市‘后花园’。”

在台创园,“李庄优品”直播间每日不变的“云端之约”,成为田野直达餐桌的“数字脐带”,更是农民增收的新路径。对此,台创园党工委书记丁智信心满怀:“我们将努力实现鲜果、鲜花两大产业目标‘双超亿元’,立足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花果飘香’‘野钓自在台创园’两大地域品牌。”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灵魂。“鲜之都·盐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主营收入剑指5亿元、“盐淮大米”争创“中国好粮油”……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杰正带领团队,将围绕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精心绘制品牌价值与农民收入双提升的宏伟蓝图。

实施乡村建设提档行动

全域整治滋养和美家园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底色在人居环境。全会提出,要纵深推进村庄清洁“三大行动”,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更高水平推动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环境共美。

盐都之美,不仅在田间丰饶,更在阡陌如画。站在秦南镇秦兴村田埂上眺望,曾经零碎的“巴掌田”已然整合成片,沃野平畴。今年7月,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全市唯一。秦南镇农业综合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徐以洪深有感触:“过去种得多、卖得难。现在通过整治,近万亩零散地块整合流转,实现了订单农业。今年对接销售订单超4千吨,集体增收约40万元,农户参与入股分红,三方共赢!”

秦南镇党委书记徐林泉表示,秦南镇将依托全域整治,以粮食产业园为基石,深化与省农垦集团合作,放大“园区+合作社+智慧农业”联农共富效能,构建稻麦数智化全产业链,探索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尚庄镇正以S125水乡风光片区建设为统揽,狠抓污水治理、垃圾处置等关键环节,纵深推进“两横一纵”沿线环境提升。该镇党委书记吉喆表示:“我们将放大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效应,推动文化、卫生、教育、养老等资源加速下沉农村,只为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实施富民强村提标行动

模式创新拓宽共富通衢

乡村振兴的终极落点是农民的笑脸。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统筹做好“地产房人”四篇文章,推广集体增收“九条路径”,建强“三支队伍”,年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富民强村,产业先行。楼王镇党委书记刘晓祥将现代渔业园区视为主战场:“我们将着力构建‘一二三产联动’‘产学研互动’‘育繁推一体化’的示范养殖园区,带动渔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正推广“中心+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莘野、公兴等示范村项目多点开花,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盐都深入实施“双培工程”,一群群朝气蓬勃的“新农人”从八方汇聚,扎根田野,以智慧浇灌希望,成为强村富民的中坚力量。

去年,学富镇依托草房子IP文化和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在施湾村建起了“莓”好时光亲子采摘园。如今,采摘园在8个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办下焕发新生。连心村党总支书记戚龙华算起丰收账:“红颜、粉玉等品种亩产五千斤,年增集体收入15万元,带动50多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

学富镇党委书记曹虎则谋划着更美的风景:放大草房子品牌与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的溢出效应,做足研学和亲子旅游文章,沿线布局“龙虾垂钓”“稻蛙迷宫”等沉浸式体验——“吃农家土菜,赏农家美景”的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盐都大地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萌发、一片片沃野流金淌银、一座座村庄焕发新颜。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盐都正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同富裕图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日渐清晰、愈加绚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