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以全域综合整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发布日期:2025-08-18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胥国海 字体:[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稳步实施秦南镇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如今,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风景如画、产业成链,已成为秦南全域整治后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前,该做法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7个典型案例。

系统治理,积谷粮仓的“田园革命”

2023年,盐都决定开展秦南镇全域综合整治,并获省级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区按照“连片打造、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思路,统筹推进城乡挂钩、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等工作,通过田块合并、沟渠重修、道路联网,累计复垦新增耕地1155亩,新增比例达6.83%;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万亩;完成12条24.6公里河道整治、11条河道边坡绿化、15条生态河道刷坡,种植水生植物4868平方米。整治区内32个自然村庄实现村落风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同频提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珍珠链”效应,推动百年老村完成美丽蝶变。

一体经营,“土疙瘩”到“聚宝盆”的华丽转身

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跨界融合效应,由区属国企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19户大户、625户零散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流转,村民每年按照出租土地收益5%入股保底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建立“财政+国企+金融”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引入鲜之都集团等社会资金1870万元合作运营;与省农垦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设4200亩灯塔现代农业核心区、2万亩粮食产业园,助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农旅融合,传统与潮流的“集聚效应”

我区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的理念,以境内的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为依托,一体推进农房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将东方红粮站旧址改造成“渔耕文化记忆馆”,东方红村闲置宅基地改造为李副使村史馆,重点发展水稻加工作坊、休闲民宿等美丽庭院经济,“围炉煮世界”露营地、千秋驿站、“一茶三酒”农家乐等沿线景点,年接待市民游客5万人次以上,带动河道沿线21个村庄、300多户群众直接参与管理运营,最大限度将生态价值和文化底蕴转化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放大秦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效应,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推动更多土地“由散变聚”,绘制更多“富春山居图”,提升绿色转型整体效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