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月初有效降雨,气温逐步回升,全区小麦生长进程加快,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明显,目前总体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但受播种期跨度长、生产水平有差异、以及越冬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异常偏少的特殊气候影响,全区小麦依然存在不平衡性突出,个别地块病虫草害威胁风险高等问题。当前全区小麦即将陆续进入拔节期,进一步加强春季田管,是构建高效群体、增粒增重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切实加强因天因田因苗分类管理指导,全力搭建丰产架子,夺取夏粮丰收。
一、因苗制宜,施好拔节孕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是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对构建合理群体、稳穗争粒增重十分重要。拔节肥要掌握在小麦进入拔节期,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一般4~5厘米)、第二节间开始伸长(约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一般亩施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左右和尿素7.5~10公斤,培育壮秆,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拔节孕穗肥的使用应根据苗情长势长相适当调整,弱苗应适当提前施,对旺长田块,拔节前适度化控,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或先施用复合肥,后补施尿素。高产田块耗肥量大,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应追施孕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防止早衰,增粒增重。
二、科学化除,绿色防控病虫害。对前期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田块,要根据田间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抢在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要选择日最低气温2℃以上、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安全用药。加强踏田调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发生初期主动用药。要密切关注生育进程,坚持“一喷三防”,做好作业服务对接,精准防控小麦赤霉病。
三、清沟理墒,关注防御倒春寒。前期干旱少雨,部分农户忽视疏通沟系,3月2日降雨部分田块沟系淤堵,出现排水不畅现象。春季“尺麦怕寸水”,小麦返青拔节后渍害会严重阻碍根系发育,要突击加强清沟理墒,加深疏通田内外沟系,确保沟沟相通,利于排灌,重点防范渍涝灾害,也为遭遇干旱及时灌溉打好基础。春季气温不稳定,易发生倒春寒天气。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严防低温冷害影响穗分化,可通过叶面施肥提高抗冻能力。冻害发生2-3 天后,及时查看幼穗受冻情况,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适量尿素等速效氮肥作为恢复补救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