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味赋能三农,振兴奏响强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今年以来,盐都区立足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以本地特色鲜味农产品为突破口,匠心打造“舌尖上的美味”产业链,让“土特产”真正成为“金名片”,成功探索出一条以鲜味产业为引擎、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兴旺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了从“舌尖美味”到“口袋实惠”的华丽转身,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销融“鲜” 全程链路畅无阻
“鲜味”能否走得远、卖得好,产销链路的畅通是关键。眼下,是大纵湖大闸蟹的销售旺季,在渎上·老西门“鲜之都”大纵湖大闸蟹万达旗舰店里,工作人员忙着分拣、捆扎鲜活蟹,外卖骑手穿梭取货,市民纷纷选购礼盒。据了解,今年门店推出了“自提享渠道价八折”的优惠活动,以亲民的价格和过硬的品质让销量持续走高,优质大闸蟹通过线下门店与外卖配送,快速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线上线下齐发力,激活消费潜力,盐都草莓的产销链路同样畅通高效。连日来,潘黄街道新民村的草莓种植基地内,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新农人们则借着消费节点,在线上直播间里热情推介本地草莓。依托“党总支+种植户+直播”的产销平台,新民村不仅破解了销售难题,更让草莓卖出了好价钱,预计每亩比往年增收2000元,“甜蜜果实”成为了真正的富民增收利器。
“鲜之都·盐都”供销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则为粮食产销顺畅筑牢关键支撑。自秋粮收购工作开展以来,满载稻谷的卡车就络绎不绝驶入中心,粮食质检员坚持“一车一检”,专业“把脉”稻谷水分、杂质、出糙、互混等指标,从严把控入库粮食质量。“目前,已收购水稻一万多吨,预计全年总量可达两到三万吨。”盐城农益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胥捷告诉记者。中心还整合资源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药化肥稳价保供与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覆盖,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轮作生“鲜” 一亩良田双丰收
以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盐都为鲜味经济解锁了模式创新的关键密码。为严格落实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要求,确保耕地姓“农”、粮田姓“粮”,盐都巧借草莓与水稻生育期自然错开的特性,创新探索出“草莓+水稻”轮作新模式,成功入选2025-2026年度全省花果茶“星火”技术模式。
这种“一地双用、四季常青”的种植模式,实现了“稳粮”与“增收”的双向共赢。秋冬春三季,草莓成为田间主角。“村里草莓连片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汇集了盐莓一号、红玉、红颜等128个优良品种。”据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程媛介绍,眼下早熟品种已抢“鲜”上市;进入夏季,中早39、中组18等优质水稻接棒生长,确保粮田不减产、粮食保安全。2024年,潘黄街道新民村26亩示范田交出亮眼答卷,综合亩产值达2.5万元,亩纯收益超万元,用实践诠释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
轮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草莓种植产生的有机肥残渣可作为水稻生长的天然养料,水稻种植则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抑制草莓病虫害,形成“用地养地”的良性循环。如今,盐都正加速这项“星火”技术的推广,引导越来越多农户加入轮作行列,让“千斤粮、万元钱”的“莓”好愿景在盐都大地遍地开花。
品牌赋“鲜” 全域品牌拓市场
鲜味经济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加持。近年来,盐都区聚焦品质提升,强化品牌塑造,让盐都鲜味从“养得好”向“品牌强”转变。
大纵湖大闸蟹作为“鲜之都·盐都”重点推介的品牌,依托优质生态水域,构建起了一套从优质苗种、科学调水到绿色防病的标准化养殖体系,今年更是成功获得有机转换与无抗产品认证,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品质提升。草莓种植则通过优化品种、改进技术、精细化管理,确保口感清甜、品质上乘,“盐莓一号”等品种赢得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近年来,盐都着力打造“鲜之都·盐都”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以盐都草莓、大纵湖大闸蟹、尚庄番茄等10个单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若干企业品牌为补充的“1+10+N”品牌矩阵,不仅建成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更成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如今,品牌赋能让盐都鲜味附加值持续提升,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声名远扬香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盐都,农业增效势头强劲,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宜居品质不断提升,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盐都将持续深化农业技术创新、完善产销融合体系、做强特色农业品牌,让更多带着乡土气息的盐都鲜味走出田间,持续绘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