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要求为盐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盐都正以科技驱动为引擎、以实干精神为支撑,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储能产业积蓄“新势能”
储能是撬动新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支点。今年以来,盐都紧扣绿色低碳主线,加快布局储能产业,一批龙头企业加速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江苏远航锦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批批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品源源不断下线。作为盐都储能产业的标杆企业,远航锦锂持续加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依托关联企业融和元储,在国内外储能电池市场站稳脚跟。
“为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我们自主研发了324动力电池,当前已占据公司总销售额的35%。这款产品适配重卡、矿卡、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系统,也能融入储能项目,帮助客户投资成本降低10%以上。目前,公司销售额达6亿元,在手订单已至明年2月份,预计2025年开票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朱胜华介绍道。
企业通过匀浆系统、MES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以自主创新成果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起联动紧密的产业生态链。
“我们将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投入,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力争实现更大突破。”朱胜华说。
盐都正积极融入全市“风光储氢”一体布局,聚焦新能源商用车、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已集聚华锐风电、兴邦氢能、伏特储能等企业。未来将继续壮大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让“绿色低碳”成为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光电智造点亮“硬科技”之光
在江苏鑫利龙轻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激光切割机正高效作业,一批批精密零部件有序产出。该公司正持续加大技改投入,推动生产线和组装线实现自动化改造,使设备整体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与此同时,公司还与盐城工学院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加速新材料、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区域制造业实现高端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前一条装配线组装一套火焰复合机大概要9天,现在5天就能完工,公司正朝着月产10套大型复合装备的目标冲刺,今年将完成8000万元的销售目标。”该公司董事长易玉琴表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路径。当前,盐都装备制造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不断拓展产品门类,增强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合发展激发“新动能”
融合发展是盐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全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区发改委立足高质量发展定位,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主线,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和多元能源供给。盐城高新区入选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智创园获批苏北首个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怡宁综合能源科创产业园建成盐城首个零碳智慧园区,盐城市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盐城高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成效显著:招引3家碳服务企业入驻,与4家企业签订意向协议;打造智能微电网集群。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投用,创智大厦低碳改造一期完工。举办碳足迹培训会,指导40多家外贸企业,14家企业完成碳足迹核算,计划2026年一季度获5个产品碳标识认证。楼王镇38MW光伏项目入省能源库,北龙港10MW光伏将并网,“地热+”示范工程推进,分布式光伏有序发展,新能源年发电量超4.5亿千瓦时,装机规模破50万千瓦。
盐都正把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有机融合,持续构建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