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引发“质”变—

盐都区精准滴灌引发小微企业“质”变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小微企业质量变革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字体:[ ]

“以前总觉得质量管理是大企业的‘专利’,没想到经过专家指导,我们的产品合格率从92%冲到了99.2%,订单量也跟着涨了三成。”近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江苏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品质部杨娟拿着最新生产报表,难掩兴奋之色。这一变化,正是盐都区以省级区域试点为抓手,推动小微企业质量蝶变的生动缩影。

自2022年起,盐都区直面小微企业质量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等痛点,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江苏天圭认证有限公司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工作格局,一场覆盖电子信息产业的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全面铺开。2023年获批省级区域试点后,这片土地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获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培育江苏精品企业3家……质量变革的浪潮,正为盐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小微企业是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但其质量短板若不补齐,会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盐都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刘桂琦在采访中表示。基于这一认知,盐都区将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纳入全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紧扣盐城市“12466”工作部署,打出一套“制度+产业”组合拳。

在制度层面,盐都区成立由市场监管、科技、财政等多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机制,确保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高效统筹。“每周我们都会汇总企业反馈的问题,每月通报各部门工作进度,每季度则梳理经验优化方案,像拧螺丝一样把各项工作抓实。”刘桂琦介绍。

产业层面,盐都区精准锁定电子信息这一优势产业,印发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两年培育质量标杆、三年构建产业质量生态”目标。政策红利下,东山精密、维信电子等龙头企业率先破局,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协同提升。如今,盐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龙头引领、小微跟进、产业协同”的新格局,2023年以来新增的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有8家来自该产业。“想提升质量,却不知道从哪下手”“缺专业人才,遇到问题只能瞎琢磨”……走访中,不少小微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发展困境。针对这些痛点,盐都区联合江苏天圭认证有限公司,组建专业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质量解决方案。

天圭认证创新建立“专家选拔、服务监督、效果评估”保障机制,筛选出既懂ISO9001认证标准、又熟悉电子信息产业流程的技术专家。这些专家以驻点服务的方式,为企业落实“三个一”服务:一次深度座谈摸清需求、一次全面“体检”排查漏洞、一套方案定制路径。

江苏赛博宇华科技有限公司因库存积压问题困扰已久,专家团队运用QC七大手法,梳理供应链流程,最终找到“需求预测不准”的症结,制定“按需生产+精准备货”方案。实施半年后,企业库存成本下降15%,资金周转效率提升20%。截至目前,专家团队已帮扶企业132家次,梳理问题169个,提出改进建议416条,96家企业凭借个性化方案实现质量管理跃升。“单个企业提升不够,要让整个行业都动起来。”刘桂琦表示。为此,盐都区创新推出“图谱+案例”双轮驱动模式,打造行业共促的质量生态。

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天圭认证绘制“1+2”区域试点认证提升图谱:“1个产业全景图”清晰呈现电子信息产业“芯片设计—元件制造—整机组装—检测服务”全链条,让企业一目了然自身定位;“产业质量瓶颈图”梳理出原材料检测不规范等8类共性问题,“产业质量认证提升图”则对应给出12项解决措施,明确“3个月试点、6个月推广、12个月验收”的时间表。“外部帮扶是‘输血’,只有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才能实现‘造血’。”盐都区市场监管局质量科科长陈云燕强调。为此,盐都区通过“调研+培训+结对”三维发力,培育企业自我提升能力。

在需求调研上,盐都区采用“实地走访+在线问卷”模式,对213家电子信息小微企业全覆盖摸底,建立企业需求台账;在人才培育方面,搭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企业负责人开展质量战略培训,为中层管理者开设首席质量官课程,给一线员工传授QC七大手法,累计培训516人次,新增质量管理专业人才100多名;结对帮扶中,6家龙头企业与24家小微企业结成“1+4”对子,形成的4份经典案例,成为小微企业持续改进的“参考书”。

如今,盐都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从38%提升至72%,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12家企业跻身“专精特新”行列。面向未来,盐都区计划将帮扶领域拓展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建立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这场以质量为核心的变革,正让盐都小微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也为“强富美高”新盐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