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以“时时上心”让群众“事事放心”

发布日期:2025-10-20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韦亚洁 字体:[ ]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盐都全面推进68件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公共服务暖心事,以服务深度、办事速度提升民生温度,让幸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主动靠前擦亮服务底色

近日,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琪琪终于能上学了,并特意将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拍照发给了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的工作人员,感激之情不胜言表。今年5月,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工作人员注意到一名特殊的孩子——琪琪。在此之前,这位视力障碍的孩子,因对外界光感微弱、出行需人牵引,已到学龄却始终滞留幼儿园,“上学”成为整个家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群众的“痛点”就是工作的“出发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一边对接区残联梳理低视力儿童康复政策,明确“户口本+病历+三甲医院诊断报告”的入学申请要件以及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另一边安排社工持续跟进学校招生情况,并专门整理了盲童听力强化训练图文手册送到其家中。在民政牵头、残联助力、社工对接的协同合作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三个月的精准施策让琪琪顺利踏入了校门。

民忧我念,民盼我行。这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背后,是盐都以快速响应跑出民生实事办理“加速度”的缩影。近年来,区民政局推动儿童福利从“物质帮扶”向“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的多元服务转型,用专业服务为特殊儿童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接下来,区民政局还将围绕“爱心守护、精准服务、专业支持、智慧管理”四大核心,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盐都儿童福利事业再上新台阶。

场景上新激活就业动能

“本来是想过来逛逛的,刚好这边有人才夜市,就顺便过来看了一圈,已经有了两个意向的岗位。薪资待遇我个人感觉还可以,已经投了简历,希望可以得到offer。”求职者肖先生告诉记者。

近日,2025年盐都区“3+3+N”现代产业企业引才用工招聘集市将求职通道搬到了吾悦广场。据悉,此次招聘夜市锚定产业链需求,组织了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20家重点企业现场设展,共提供287个岗位。求职者们借助AI自助求职功能,快速获取全域岗位适配信息。人社专员化身“就业顾问”,一对一解读人才、就业社保等政策。800余位职场逐梦人驻足咨询,初步达成的212份就业意向,成为不少年轻人职场征途的“幸运起点”。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压舱石”——它一头牵着市场主体的活力脉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既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心头事”,更是夯实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工程”。今年,区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围绕“3+3+N”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人才链”精准对接,以人才支撑产业升级,推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精细化服务,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不断上新求职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鼓起“钱袋子”。

用“新”暖“心”构建温馨港湾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因子”,更是民生保障的“移动风景线”。近日,在盐龙街道的邻里荟“小哥”蓝骑士食堂,外卖骑手刘先生熟练地取餐就座:“一荤一素加米饭只要6块钱,参与社区治理赚积分还能换体检,太贴心了!”

这个依托“长者幸福食堂”改造的骑手食堂,不仅解决了外卖骑手“吃饭难、没准点”的问题,更通过积分制度激发治理活力,鼓励骑手化身“流动网格员”,在送餐途中参与社区治理,积分可兑换餐食、生活用品甚至免费体检。

今年以来,针对新就业群体“就餐难、饮水难、充电难”等问题,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盐龙街道已打造18个24小时“暖心驿站”,驿站内饮水机、冰箱、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真正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寒冬能取暖、酷暑能纳凉、疲惫能歇脚”的贴心空间,将关怀从“一餐饭”延伸到“全方位”,不仅为奔波的骑手们撑起了“保护伞”,更让城市的温度融入到每一段配送路。

接下来,盐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创新“部门联动+友好社区+友好商圈”模式,让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温暖、逢困境有援手,提升归属感和幸福度。

点滴小事里有百姓心声,柴米油盐间有万家忧乐。盐都将以“时时上心”,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将民生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共绘幸福图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