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共盐都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专题 >> 正文

建设融合共享示范区 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4-08-05   来源:盐都日报 字体:[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乡村补齐短板、振兴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必然。盐都是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房改善、人居环境等领域工作全省排名前列,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市唯一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号召“要建设融合共享示范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既拓展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信心决心。

对此,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志贵表示,“融合共享示范区”是理论指导也是实践指南。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必须要准确把握几个着力点: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粮食安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六大园区”建设、坚持一二三产联动、产学研互动、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培育“4+4+1”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土特产”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务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秦南国土空间全域整治为切入点,以S125水乡风光片区和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为关键轴,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善、农村户厕改造、土地整理、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要切实提升城乡生活品质,优化公共教育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实施紧密型区域数字化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解决好“一老一小”民生实事,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地、产、房、人”四篇文章,提升富民强村的成色。

就如何建设融合共享示范区,秦南镇党委书记徐林泉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紧扣建设“融合共享示范区”要求,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引领,铆足干劲抓发展,全力以赴促融合。

一是聚焦全域整治,激活发展动能。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加快实施国土空间全域整治项目,全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公共空间治理4大项12个子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实施集中居住安置点、良田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老村庄集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以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建设为中心,统筹做好农业项目招引和农耕文旅项目打造,按照可推广、可复制的要求打造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二是聚焦一村一策,厚植发展底色。围绕“地、产、房、人”四篇文章,用活用好“四张清单”,聚焦秦南水牛肉品牌创建,以国家农机合作社、孙伙牛业协会为引领,探索高效农业、水牛肉餐饮等多个项目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做好项目全方面研判、全流程跟踪、全过程服务,实现优质项目扩容量、增效益,推进产业由单一向综合发展,走好品牌强农、产业兴农之路。

三是聚焦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活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一老一小”等群众关切领域,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改造工程,努力实现“1+1>2”办学效应。优化卫生服务体系,打造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色专科服务品牌,拓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空间,关注关爱困难群体,做好扶弱、济困、帮孤、助残等工作,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在区委全会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只要我们实干苦干、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和美宜居、深度融合、繁荣共享的高质量城乡融合共享示范区就一定能在盐都成为生动现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