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兴村:农业规模化发展 乡村振兴底气足

发布日期:2024-07-09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刘志强 韦亚洁 字体:[ ]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扬优势,奋力开启农业强区建设新征程。

公兴村位于楼王镇正南,由原来的三星、范河、龙窝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总面积7463亩,其中耕地面积3699亩,水产养殖2164亩,总人口1729人。

公兴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党建+”模式,优环境、兴产业、促治理,根据资源禀赋和自身特点,将亮点打造、特色提升放在产业振兴上,组建工作专班,重点重抓传统产业升级换挡,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紧锣密鼓塑造乡村振兴工作新亮点、新特色。2023年,公兴村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开发、农村河道疏浚、国土占补平衡和宅基地有偿退出等项目资金,集中打造土地平整肥沃、设施配套齐全、道路畅通循环、科技先进实用的高标准农田,实现集体经营性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7月3日下午,记者在楼王镇公兴村高标准农田里看到,农机手娴熟地驾驶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随着插秧机运转。驶过之处,秧苗有序地站立在田间,不一会儿,一整块水田就披上整齐的“绿装”。

盐城农益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胥捷告诉记者,现在公兴村的水稻采用全程机械化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机械化的方式可以控制好秧苗的深度和密度,能种出更整齐的秧苗,有利于后期的生长和田间管理。今年需要种植水稻3000亩。

据了解,楼王镇公兴村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农田“耕种管收”全程精准化服务技术,积极探索无人化、智能化,助力粮食增产增效。今年,公兴村成功招引“鲜之都”供销农场项目,由盐城鲜之都供销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烘干房、农业数据中心、农业科研院校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平台载体。目前,一期工程主体框架已全部完成。

胥捷表示,目前一期工程的烘干房正在进行浇筑地坪和设备安装,二期工程办公楼及研究所建设项目也即将进场,预计年底前全部竣工。9月份仓储、烘干可正式运营,届时可服务农田20000亩。

此外,公兴村还筹措资金20万元,对村养殖区内900平方米道路进行石子硬化,对河南东西2号桥坏桥进行拆除、新建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增加租金收益300元/亩,养殖户可增加利润200元/亩。同时,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养殖模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生态集约化转型,优选适应本地易养殖高效益品种,以“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模式,统一规范技术、品种、流程。

小田变大田,农民笑开颜。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新活力。公兴村通过“鲜之都”供销农场实施作物绿色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带动现代农业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该村结合实际,发展鱼蟹虾藕综合混养模式,提高养殖户亩均效益,逐步配套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在此过程中,公兴村还实施了养殖业创新工程,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推动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按照无工业污染、水质条件优良的要求,树立生态养殖典型。今年,该村计划投资120万元,新建桥梁5座,硬化道路3公里,疏浚河道3千米,确保饲料配送车、活水运输车直达养殖塘口,同时对现有鱼塘进行清淤和护坡加固,配套建设尾水治理设施,推动养殖模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生态集约化转型。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公兴村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源、智力要素向公兴集聚。以“十佳”“双强”为标准,目前已培育后备干部1名,计划优选2名学历高、年纪轻、有活力的同志,尤其是乡村振兴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吸引返乡人员、经济能人、经纪人、种养能手、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楼王镇公兴村党总支书记张红云说:“下一步,我村将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融合发展和全链条优化升级,利用示范村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强大的辐射弧,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