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建立初探

发布日期:2024-06-05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河湖长制作为我国近年来河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制度创新,经过数年的发展,在结构和机制方面逐渐趋向成熟,在河湖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要实现水环境“长治久清”,社会公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宣传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创新推出“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河长+”模式机制,进一步深化了河湖长制工作,青少年是绿色崛起的希望,学校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创新建立“河湖长+校长”机制也应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题中之义和必然之需。

立足学校实际,探索建立“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

盐都区在河湖长制工作中探索建立“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可以有效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形成“以师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共同关注和维护江河湖库健康生命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领导。以“增效果不增学校师生负担”为导向,积极打造“嵌入式”未成年人河湖教育新模式。河长办、水务局、教育局、团委联合会商并制定“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优化师资配备。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由副校长主抓此项工作,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可以聘任以各级河湖长、民间河长、高校专家河长为代表的河湖副校长,切实为“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顺利推进点燃强大引擎,选齐配强“主力军”。推广标准教案。组织教育专家、河湖长专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编写中华治水绘本,家乡的河湖、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等题材河湖保护教育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各阶段学生介绍了水的基础知识、家乡主要河湖基本状况、防溺水常识及河长制相关知识等,旨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丰富宣教形式,让河湖保护的种子根植在孩子心中

水务和教育、团委部门立足学校实际,增强教育系统对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理念的宣传贯彻,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走进十所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河湖保护进校园宣传活动,并通过三至五年时间实现全部中小学河湖保护主题活动全覆盖,不断充实“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内容,展现新时代水务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讲授一堂河湖环境保护课。盐都区河长办联合教育局、团委,组成一支“河小青”宣讲志愿团队,每年赴各中小学开展一堂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课,以视频和演示文稿等形式,向同学们系统普及河长制、河湖保护、节水以及防溺水知识。通过看图说话、互动问答等环节,调动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全面具象地了解身边的河湖,营造爱护河湖水环境的良好氛围。举办一次“美丽河湖”书画创作。面向中小学征集“美丽河湖”书画作品,鼓励青少年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家门口的美丽家乡河画出来,唤醒人们对乡情、对自然的美好记忆,以孩子们的视野,呈现河流之美,用五彩斑斓的色彩表达自己心中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愿望。并对优秀书画作品进行线上线下集中展示,编辑出版优秀作品集,向社会展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环保理念。开展一场水情研学实践之旅。充分依托水情教育基地、河长制主题公园、水利风景区等亲水乐水载体,开展校外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直观地了解了我国水状况、水政策、水科技、水文化等水情知识,切身感受到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在探究中升华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之源的珍惜。

完善激励保障,全力助推机制走深走实

盐都区“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彰显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更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好抓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该区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增强“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工作效果。设立专项工作资金。围绕“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河长办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组织编制年度预算,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定资金分配方案和使用计划,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把宣传效益放在首位,在项目申报、执行、监督等环节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清晰,为“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和日常工作协调机制,河长办会同水务、教育、财政、宣传、团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年以定期与适时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下设办公室,负责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促落实,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有关情况。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积极提出工作建议,不断研究完善“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有关方案措施,共同推动“河湖长+校长”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护水必先育人,优良的护水风尚需要薪火相传,探索建立“河湖长+校长”协作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水情教育和河湖保护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尊重自然,使他们成为绿色社会的倡导者、实践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