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都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拖欠职工劳动合同赔偿金引起的群体性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区司法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深化源头治理,健全调解组织,夯实调解队伍,拓展调解领域,全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资源整合,着力筑牢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巩固完善区、镇、村三级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区级调处中心1个,镇(街道)级调委会12个,村级调委会250个,专业性调解组织10个。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出台调解员专项考核办法,实现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统一上墙。实施人民调解员“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有效提高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两名同志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推进“诉调对接”,建立12个驻基层派出所调解工作室,推动成立全区医患、道路交通事故、环境保护、信访、物业管理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多元联动新路径。
深化源头治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民调月”“百日会战”“调解员进网格”等专项排查活动,深入企业、村(居)、网格开展全方位的走访摸排。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联动调处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监管。坚持15天+30天研判矛盾纠纷形势模式。注重“排”“解”结合,密切掌握苗头性、倾向性、涉众性重大社会矛盾,对有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判,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人而异、因事施策,提高化解率。截至目前,共调处矛盾纠纷1080件,调解成功率98.5%。
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特色。发挥“7+1”“互联网+”调解优势,强化调解、公证、复议等多种非诉手段运用,积极引导当事人将“苏解纷”作为纠纷化解的首选。今年以来,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完成分流指派案件达1105件。在区非诉中心设立“枫桥盐商”窗口,联合工商联成立区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推动9家规模以上企业成立调解工作室。加强商事调解队伍建设,鼓励优秀专职人士参与涉企纠纷排查化解。发挥“成哥霞姐”“太平无事”等品牌调解室“领头雁”作用,建立贴近百姓、群众认可的品牌调解室集群;成立标准化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5个,专业调解离婚、抚养、继承等纠纷案件,在妇儿维权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