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 >> 正文

向“新”发力 聚“质”赋能

盐都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发布日期:2024-10-24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韦亚洁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近年来,盐都重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未来产业,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着力构建“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未来产业指引技术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力撬动生产力,如今已成为盐都众多企业的共识。

——加快“智改数转”进程,对现有设备的“把脉诊断”后,康佳存储芯片封测项目以细化分工提高规模化效率,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公司抢占新赛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江苏运鸿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智能设备满负荷运转,来自全球的LED背板订单正在有序生产。

——联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推动最新项目成果转化落地。

向“智”求“质”,向技术要效率,这些企业的发展是盐都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缩影。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此,盐都加大资源集聚,与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形成紧密产学研合作,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抢抓“智改数转网联”风口,扶持本土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强化载体建设支撑,推动“一产业一平台”建设,先后落户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盐城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控制装备联合研究院、上硅所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着力打造高水平创业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以未来产业带动生产要素组合蝶变。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要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

数据要素是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全方位赋能体现最为明显的领域。在盐城超级计算中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正以每秒计算10亿亿次的能力,为一个个重特大项目提供算力服务。预计到今年底,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11%以上,产值规模突破550亿元规上企业达200家以上。

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重点领域,强化数据赋能,夯实数字基建,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盐都不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

同时,盐都围绕元宇宙相关前沿领域,建设人工智能港,积极构建涵盖强大技术支撑、高效成果转化和快速市场应用的特色元宇宙生态。

2023年,盐都招引涵盖瑞莱铂、连天剑、德联达、群力等人工智能产业关联企业28家,产业规模达27亿元。

以未来产业引领产业深度转型。未来产业的发展既代表了产业未来的增量空间、新生力量,同时也为传统产业赋能提供了重要通道。

在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种自动化设备高速旋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根据实际订单需求正陆续下线。

作为盐都高端装备产业的龙头项目,20多年来,神鹤科技深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成套装备生产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实现该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目前,盐都招引新材料产业关联企业16家,打造了以高新区为核心,龙冈工业园、义丰工业园、郭猛工业园为节点的“一核三点”新材料产业格局,发展电子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细分领域,培育光学胶膜、玻纤材料、新型建材等特色领域,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盐都以科创为引擎,持续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高通量、超算中心、半导体所、上硅所新能源中心等高端科创载体运营实效不断提升,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实力持续增强。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以来,盐都科技创新9项指标全市第一,认定通过国家高企439家、“三站三中心”197家、省瞪羚企业39家。维信电子、盐电阀门、悦达棉纺创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恒力机床获评苏北唯一的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

下一步,盐都将聚焦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未来产业,强化组织推进、企业培育、项目招引、产业创新等重点工作,健全完善“九个一”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全面掀起新一轮工业发展热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