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2亿元,占调整预算100%,较上年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34.13亿元,非税收入9.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49亿元,较上年增长-9.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2亿元,加上省市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调入资金及上年结转收入等72.94亿元后,收入总计116.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49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29.74亿元后,支出总计112.23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4.03亿元。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4亿元,加上省市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71.85亿元后,收入总计108.09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77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27.35亿元后,支出总计104.1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97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27亿元,加上省市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7.16亿元后,收入总计50.43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3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上解支出、调出资金至一般公共预算等支出28.87亿元后,支出总计50.17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26亿元。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与全区数据一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19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至一般公共预算4.19亿元后,收支平衡。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与全区数据一致。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46亿元,加上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14.48亿元后,收入总计27.94亿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66亿元,加上转移支出0.09亿元后,支出总计11.75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8亿元,加上上年结余14.3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6.19亿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与全区数据一致。
二、落实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财政预算决议和全区财政预算运行简况
2023年,财政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接续政策,不断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改革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大力整饬财经纪律秩序,有力有效推动全区经济恢复向好发展。
(一)财政收支预算承压运行。
(二)积极财政助企加力提效。
(三)财政改革持续提质增效。
(四)国资国企监管纵深推进。
三、2024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财政预算平稳运行面临较大的困难。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不够稳固,房地产形势短期内无法趋暖回升,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不快,实体经济企业受到发展要素的制约,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防范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财政保障压力依然很大。
根据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全区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关于更高水平建设“四个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对区委、区政府重大事项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控,严肃财经纪律制度,提高现代财政治理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都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上述形势与指导思想,2024年全区财政预算编制主要贯彻四方面原则:一是强化统筹,确保平衡。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间的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落实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约束。二是优化结构,保压相济。按照“压一般、保重点”原则, 优先保障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继续强化“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兜牢“三保”底线,不留预算硬缺口。三是硬化约束,提升绩效。坚持预算法定,严控预算追加,增强预算刚性约束;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结果运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四是深化改革,提质赋能。按照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要求,全面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提质增效,不断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全区“四本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计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45.96亿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37亿元,增长8.4% ;非税收入8.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91.68亿元,增长1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6亿元,加上省市补助收入、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70.84亿元后, 收入总计11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68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25.12亿元后,支出总计116.8亿元。收支平衡。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8.2亿元, 加上省市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转收入等69.8亿元后, 收入总计108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65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22.35亿元后,支出总计108亿元。收支平衡。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重点科目安排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7.17亿元,公共安全3.53亿元,教育10.96亿元,科学技术4.62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1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9.81亿元,卫生健康9.56亿元,节能环保0.81亿元,城乡社区 2.92亿元,农林水13.27亿元,交通运输1.41亿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0.61亿元,商业服务业0.53亿元,住房保障4.91亿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0.63亿元,粮油物资储备0.15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44.85亿元,加上省市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6.98亿元后, 收入总计51.83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83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至一般公共预算等支出32亿元后,支出总计51.83亿元。收支平衡。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与全区数据一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4.2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至一般公共预算4.2亿元后,收支平衡。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与全区数据一致。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14.33亿元,加上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入等16.26亿元后,收入总计30.59亿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17亿元,加上转移支出0.09亿元后,支出总计12.26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2.15亿元,加上上年结余16.19亿元,本年滚存结余18.34亿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与全区数据一致。
四、实现 2024 年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着力点
(一)力保财政收支预算稳健运行。坚持统筹理念促发展,确保收入稳预期、有质量。积极财政适度加力,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赋能三大未来产业补链发展、传统产业延链突破,助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常态化、大力度压实部门和板块责任,全力推进税收精诚共治,加大欠税清缴力度,持续推动楼宇经济招引,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度预算圆满实现。同时,节点化谋划土地挂牌工作,抓住国企土地调规转型契机,做大综合财力。坚持稳基惠民优结构,全力保障“三保”和重点支出需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推动区、镇两级预算编制全覆盖, 提级管理镇级“三保”,足额编制“三保”预算, 严把预算安排、资金调度、运行监控“三关”,集中力量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力保障区委、区政府“两重一实”等重要事项支出。同时,加强支出项目运行调度和镇级财政运行监控,促进预算平稳执行。
(二)加速国企转型发展行稳致远。“一企一策”做好顶层设计。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究制定《全区国企高质量发展中期行动计划(2024-2026)年》,依据各国企要素禀赋,聚焦“可持续、保长远、高质量”目标,围绕“明晰实体化发展方向、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市场化效益、打造品牌优质项目、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等六大方面,制定全区国企中长期发展规划,搭建起转型发展四梁八柱。错位发展加快主责整并。对国企同质化的绿化、 物业、水务等业务进行梳理评估,推动重整融合。盐高投集团立足高新区园区建设运营和产业投资,城镇化集团立足文化旅游和城市服务,国控集团立足现代农业和国有资产运营,盛州控股集团立足城西南片区城市功能区建设运营,围绕核心竞争力增强和市场经营能力提升,加快国企转型发展步伐。拓展路径实现绩效“双增”。引导国企积极向市域、省域外拓展业务发展,通过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等形式,提升影响力和投融资能力;通过股权整并、混合所有制运作等方式,提升企业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力争实现市场化经营性收入和利润增幅“双15%”目标。
(三)推动财政改革创新多维拓展。预算管理向新质提升。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标准在区、镇高标准落地落实,完善现代财政国库预算执行体系, 加强财政资金清理收回和项目资金统筹整合, 防止财政资金“二次沉淀”。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研究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区镇基本支出标准体系, 以“定额+区间”模式规范和保障镇级运转。同时,调优区与镇财力结算制度改革,加强镇级财政预算运行监测,动态跟踪研判板块运行情况。绩效管理向新领域延展。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平台实质性对接,将绩效目标编制嵌入预算编制流程,把全过程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各环节,加快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实现专项资金、产业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绩效管理全覆盖。进一步深化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将成本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构建“事前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模式,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外溢效应。加强结果运用,将绩效管理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树立绩效管理的风向标。
(四)助力财政现代治理迭代优化。以统筹理念强化财会监督。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模式,深化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聚焦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乡村振兴、政府采购、产业基金,以及行政事业性资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校准纠偏。制定并实施全面加强和规范镇级财政管理办法,从预算管理、收入管理、会计基础、监督约束等方面进行规范,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系统思维筑牢风险防线。将财政可持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警惕各类风险的关联性、传导性,加强对政府债务、“三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保障情况的研判,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链条。加大存量债务化解力度,全力控减债务规模;统筹各类应用系统集约集成,推进跨层级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健全风险识别、预警监测、预防性防范科学体系,提升预判、响应和针对性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