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畜牧业向科技型、标准化产业转型升级,盐都区秦南镇康农牧家庭农场积极拥抱行业变化,抢抓数字化机遇,依托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成了设施先进、智慧智能、物联互通、生态环保的新型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为生猪产业化及智慧畜牧业发展做出典型示范。
康农牧家庭农场始建于2016年,总投资5000万元,现拥有标准化的猪舍7栋,猪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规模年出栏生猪15000头,配套种植用地2000余亩,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动化养殖设备,涵盖了标准化一体化猪舍、标准化洗消中心、自动化饲喂系统、智能化环控系统、现代化环保工程和有机粪肥处理中心等设施设备,实现自动环控、自动饲喂、自动清粪,养殖和种植有机结合,2016被认定为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021年获评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获评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省农业数字化建设(智慧畜牧)优秀案例。
该养殖猪场集成应用以周为单元的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技术、集约化大跨度棚舍建设技术、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管道式自动喂料系统、全自动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自动化环境控制与调节技术、智能化自动报警技术、数据信息化管理技术、无害化自动清粪系统、干湿分离系统),实施“生态养殖+厌氧发酵+沼液施肥”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新模式,是信息数据智能化管理的新型生猪养殖场。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网络管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资源成本,养殖效益显著增长。通过智能化自动饲喂技术,将工人从每天喂料、棚舍清洁打扫等工作中解脱,从每养1万头猪需要20人提升到每养1万头猪只需3至5人,节约了10多名劳动力;应用自动化监控和调控技术,棚舍养殖环境大为改善,育成率由87%提高至92%;料重比由2.85下降至2.7,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还构建了从农场到餐桌猪肉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