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绘就精网微格“新画卷” 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发布日期:2023-04-25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祁阿荣 王 利 字体:[ ]

近年来,盐都区以基层治理体系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补齐基层治理末端短板;进一步巩固网格基础,完善网格体系,全力打造“精网微格”建设“高新范本”;致力于通过微网格、微平台、微民情、微架构、微服务,为基层治理嵌入“红色芯片”,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底座”,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

凝聚网格“微力量”,放大治理“公约数”

“在我负责的网格中,有路面破损情况,已经详细记录下来了。”“这里有路灯不亮的情况,经过我的反应已经亮了。”“每天都去巡查,现在不文明骑车现象越来越少了。”在每周例会上,盐都区张庄街道东徐社区的精网微格志愿者都就最近网格巡查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向社区反馈。

今年以来,张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东徐社区率先试点“党建+精网微格”模式,按照“50至100户”为基本单元,结合实际情况将街道3个村和6个社区的30个网格划分为114个微网格,并按照每个微网格“1+N”的标准,配足微网格服务管理力量,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网”,落实到“格”。

同时,该街道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模范、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等,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不断拓宽党群、干群沟通联系渠道,及时收集反馈群众问题与意见。进一步深度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强化法治教育,有效抢占基层舆论阵地,实现了“人在网中行、力在网中聚、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

打造网格“微阵地”,提升居民归属感

该街道依托微网格“穿针引线”,加快推动农村“绣花”治理。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微细胞”,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多元化”保障,打通了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自“党建+微网格”工作开展以来,该街道积极推动治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通过“身边人”“熟悉人”“走亲戚”“拉家常”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让“精网微格”服务触及群众身边,反馈实时信息、传达精神政策、收集意见建议,解决微小矛盾,真心实意解民忧、办实事,不断夯实网格服务管理。

截至目前,张庄街道东徐社区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及建议25条,化解矛盾纠纷5个,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3个。

打通网格“微循环”,走出基层善治新路径

“通过精网微格志愿者,既能及时将党和政府的信息传达给每个居民,又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居民反映的问题,并迅速解决。这不但为我们网格员分担了部分工作,还拉近了居民跟党的联系。”在该街道王庄村,每一位微网格员既是能帮居民收件衣服、关个窗户的“好邻居”,又是循循善诱解决邻里纠纷的“调解员”,更是居民安全的“守护者”。

在安全生产方面,王庄村的微网格员们及时收集相关问题上交整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针对性;对于网格内的三类人员,微网格员们了如指掌,和村委工作人、网格员一起,及时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需求。“家门口”服务、“一站式”矛盾调解等方式,微网格员做好“接单服务”,实时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事。

“上次我们家燃气打不开了,就是找的微网格员,不到半小时就帮我解决难题了。”“我父亲不慎摔了一跤,幸亏有他们在。”“环境越来越好了,乱堆乱放现象已经消失了。”自“精网微格”工作推进以来,居民的幸福感愈发强烈。

据了解,张庄街道每周定期召开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和志愿者的“碰头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讨论,制定协商解决方案,坚决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如今,一幅基层善治的美好图景在徐徐展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