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集中精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以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拓宽主题教育的“深度”,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聚焦民忧 实打实梳理问题清单
“直通居民点的农桥两侧无栏杆,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政府能把这座危桥进行重建。”“我家周边无直通村道,尤其是雨雪天气,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建议政府新建一条村道。”……一张圆桌、几把椅子,干部和群众围坐一起,群众说、干部听,现场梳理分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举措。这是盐都开展11月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的一个缩影。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为。如何了解群众心声?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盐都区委率先垂范,深入践行“四下基层”,问需于民、问难于民、问效于民,从居住到出行,从入学到“一老一小”,从就业到乐业……一张张“民生清单”被列为重点工作事项。
呼应民需 民生难点变服务亮点
主题教育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这个路口新加了隔离带,路口还装了声光电系统,就算夜间视线不好,过马路也很安全。”11月26日,尚庄镇村民张宝凤下班回家时欣喜地发现,自己每天上下班经过的道路新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以后过马路再也不用担心了。
近年来,盐都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省级达标县。道路建得好不好,盐都问效于民。走访调查中有群众反映,由于农村机动车辆快速增长,交通安全隐患随之增加。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盐都举一反三,对全区道路进行摸排,将临近村庄小路的平交路口,统一采取绿化降高度、减密度、见亮度,布设行人过街“声光电”系统,实行机非分离硬隔离,设置路面减速带等方式,全面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和智能化水平,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解决民盼 民生所期变民生所赞
“有了这个报警器,在外不便或夜里睡觉发生特殊情况,就能及时通知家人或医生。”今年81岁的徐财来老人,家住盐龙街道碧水嘉园小区,儿子媳妇在外上班,长期一人居住。提起安全问题,老人微笑地指了指胸前的“黑科技”——独立式报警器。他说在外活动时带这个独立式报警器,家里床头还有一个固定的“一键呼叫”装置,遇到突发情况,只要一按或一拉,他就可以同时联系到子女、网格员、社区医生,心里甭提多踏实了。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一键呼叫”装置就像独居空巢老人24小时的守护者,给老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今年,盐都优先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中的独居老年人纳入安装“一键呼叫”范围,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智慧养老服务。
一餐热饭,托起了老人晚年的幸福“食”光。盐都还以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针对社区、村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创新探索、先行先试,将长者食堂建设项目纳入全区为民办实事工程,倾力打造“都享福”养老服务品牌。截至目前,盐都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采取新建示范性助餐点、改造老旧助餐点、优质餐饮商户助餐等方式,建成并挂牌20家示范性长者幸福食堂,其中16家长者幸福食堂投入运营,覆盖200多个村居或社区,惠及55000多名老人。
群众之事无小事,桩桩件件系心头。盐都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真正把“民生所盼”变“民生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