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经济‘基本盘’、筑牢产业‘主阵地’、激发企业‘新动能’、夯实产业‘支撑力’……全力以赴筑牢工业压舱石。” 8月29日下午,盐城市盐都区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稳定工业经济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盐都区工信局副局长成文军介绍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相关人员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今年以来,盐都区工信局按照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区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恢复性增长,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文军介绍。
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基本盘”
盐城区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稳住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1-7月份,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346亿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83亿元,分别增长25%、29.8%。
“争星创优”成效明显。盐城市认定盐都区2021年度星级企业32家,总数全市第一,其中,市五星企业8家、市四星企业7家、市三星企业17家,分别列全市第1、第1、第4位。
龙头企业拉动明显。1-7月份,东山精密产业园4家龙头企业实现开票销售增长幅度较大,复汉海志实现开票销售新增20亿元以上,128家亿元培育企业实现开票销售占区规上工业总量的85%。
新增长点运行良好。列入市超亿元新增长点项目15个,1-7月份新增开票销售22亿元,占年度新增计划的85%,区级超5000万元新增长点项目32个,1-7月份新增开票销售70.3亿元,占年度新增计划的80%。
强链壮链,筑牢产业“主阵地”
盐都区全力实施“产业地标培强工程”“重点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通过专班推进、精准服务,打造特色鲜明、初具韧性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主导产业支撑有力。聚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1-7月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分别实现开票销售161.8亿元、68.2亿元、24.9亿元,总量占全口径工业的74%。
电子信息产业5年时间集聚项目120个,LED小间距封装、FPC柔性线路板、5G滤波器形成细分市场“单打冠军”,中科院盐城高通量研究院“金刚”图计算系统蝉联图灵计算全球排行榜第一。
重点产业链快速成长。印制电路板、精密结构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条优势产业链和光电显示、集成电路、5G、智慧家纺、智能视听5条潜力产业链协同发展。1-7月份,8条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177亿元,增长58.3%,全年产业链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印制电路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电显示、集成电路、智慧家纺、智能视听等6条产业链形成维信电子、龙创智能驾驶、东山精密、康佳芯云半导体、悦达纺织、群力技术等一批“链主”企业。
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新动能”
2019年以来,盐都区先后开展“智能制造高地”“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行动,今年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构建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全面行动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东山精密、维信电子建成省智能工厂,聚泰科技等13家建成省示范智能车间,总数居盐城全市前列。
同时,加大工业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支持本土骨干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导龙头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企业研发中心,目前拥有省企业技术中心64家、省工业设计中心20家,数量均列全市首位。
引导企业研发自主可控程度高、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目前共认定44个,总数列全市第一。
将“专精特新”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力量,实施“专精特新”提升工程,培育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优质企业,获批国家单项冠军1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个(其中今年新增3个)、省“专精特新”小巨人27个,总数均列全市第一。
数字融合,夯实产业“支撑力”
在稳定工业经济发展中,盐都区适应数字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有效的支撑效应。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106家,上半年营业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0.34%。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61家、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39家、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5家、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1家,数字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99.1%
今年,盐都区新建 145个700M 5G基站,累计建成 883个,总投资额 1.45 亿元,基本实现农村及行政村全覆盖。
围绕“城市驾驶分舱”“1+14+N+5”架构,规划建设1个驾驶总舱、14个镇街分舱、N个部门分舱和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5个应用场景,初步形成“让数据说话”的“城市大脑”,“我的盐城”APP盐都特色板块成为全市最具实力的县区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