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发布日期:2022-11-03 来源:安全盐都微信公众号 字体:[ ]

为切实保障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盐都区公安机关紧扣“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紧盯隐患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聚焦重点车辆,采取严查违法和宣传警示相结合,部门协同与社会共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全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进落实。区委、区政府坚持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内容,成立盐都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强大声势。一是领导牵头督办。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办国省道停车场建设,研究部署204国道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多次召开全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专题会办会、视频推进会、深化整改工作会等,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实体化运作区交安办,常态化组织召开22家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研判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适时召开主任会议,总结整治经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部署深化整治重点。三是加大投入保障。招录50名铁骑队员,充实专业整治力量;全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村一交通辅警,推进农村道路安全管理;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204国道等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全区道路安全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强化专项整治,开展五大攻坚。扎实开展隐患清零、违法清查、联动共治、设施清理、警示曝光五大攻坚行动,全力稳控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开展隐患清零行动。紧盯企业、驾驶人和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通过重点运输企业联合检查机制,停业整顿违反规定检测的机动车检测机构;通过重点驾驶人背景审查机制,累计核查1.5万余名重点驾驶人;通过联合执法惩戒机制,联合约谈运输企业263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2次以上超载超员违法行为的,处罚企业直接负责人30余起;通过重点车辆隐患滚动排查机制,拉网式清零“高违法”车辆等,全区“两客一危”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三个100%。开展违法整治行动。三年来累计现场查处“两客一危”重点违法773起,农村公路“双违”(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违法837起;依法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证909张,每月登门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逐一检查21辆危化品运输车,发放5份隐患整改通知书,路面查处交通违法1366起。开展联动共治行动。联动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整治施工乱占道、大车乱超限、杂车乱通行“三乱”现象,查处违规施工案件6起、大中型客货车交通违法11375起,查扣电动三(四)轮车、拖拉机等“非标”、禁限行车辆8358辆;倒查电动三(四)轮车事故15起,依法取缔非法销售门市4家;推动231辆快递电动三轮车迭代转型,220辆混凝土搅拌车轻量化置换。开展设施清理行动。三年来安装爆闪灯50处、凸面镜50处、支路减速带70处;设立分车道行驶标志5处、货车靠右标志31处、禁停标志65处、限速标志7处、路口标志5处、停车让行标志30处、人行横道标志32处;施划货车右转危险区5处、减速标线20处、纵向减速标线16处、停止线36处。开展宣传警示行动。依托交警“两微一端”,开展案例警示、违法曝光,三年来现场查纠各类违法行为32.8万起、教育劝导15万余人;开设交通安全课180余次,“入村入户”宣传300余场;组织网络直播18次,曝光重点违法行为2000起、高危企业120家。

 强化问题整改,实施重点重抓。以“固本强基”提升行动为载体,全面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隐患滚动治理。开展国省道穿越镇村部位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排查整改18类问题隐患141处,整改率100%;梳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1处、农村临水隐患2处、事故黑点15处,联合交通运输部门梳理隐患重点路口路段356处,隐患问题整改率均达100%;在204国道,全面推行货车靠右、全线禁停,树立通行规矩。推行挂牌隐患序时销号。截至目前,市局挂牌的33处亡人事故路口路段、市安委办挂牌督办的3处临水道路,均已整改结束。常态开展事故清源整改。成立“清源专班”,组织对近三年以来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排查,梳理问题隐患,督办落实整改。截至目前,前8期梳理的49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已全部落实整改。

 强化机制保障,落实常态长效。建立通报排名制度。出台《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排名通报办法》《盐都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坚持每月通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印发《全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方案》《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控会战“五项攻坚”工作方案》《全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双月攻坚实施方案》,紧盯源头,深化监管,强化执法整治,推动隐患深度治理。推行联动工作机制。推行“一超八联查”机制,即:查车辆改装、市场准入、源头装载、路面执法等八个方面,深度溯源、一点促发、多端查处,形成交通安全共管共治格局;固化领导督办机制,推行亡人事故领导干部分级到场制度;启动亡人事故“六倒查”机制,深入调查每一起亡人事故背后的人、车、路、企业、监管等六个方面问题,推动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度“双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