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一心为民推进医改

发布日期:2022-10-09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徐庚祥 陈志龙 字体:[ ]

深化医疗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如今,一个越织越密的医疗保障网已覆盖盐城市盐都区城乡,昔日困扰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渐成历史。

深化医改工作体制形成新格局

“深化医改就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盐都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系统集成推进改革,该区上下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部门职责。

完善保障措施。持续加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明确政策性亏损责任,强化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保障。

严格督查考核。聚焦年度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医改考核指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医改措施落地见效,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都经验”。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盐都区卫健委通过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做优做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人才强基工程等,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

成功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盐城市三院与盐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体试点进入实质性运行,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成果明显。以楼王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龙头,北龙港、学富和中兴等3所卫生院参与,积极打造“1+3”区域医共体,目前方案已形成,预计10月份进入实体化运行。

做优做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该区所有基层卫生院均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8家通过国家推荐标准评估。全区现有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4个,建成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3个、省社区医院4所、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4个。

大力实施人才强基工程。强化医疗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临床医生、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和省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遴选第四轮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02名,其中省级51人。

公立医院改革把握新机遇

近年来,盐都区公立医院抢抓三级医院复评审、盐城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国家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机遇,大力实施创新改革,并取得新成效。

内部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有效建立。以迎接三级医院复评审为契机,积极借鉴质量管理典型做法和优秀经验,在市三院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突出全程全时质量监控,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继续探路前行。积极响应市“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制定出台《盐都区医疗卫生单位紧缺专业需求目录》,全面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招聘权。印发《盐都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市三院核增绩效工资总量达到全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190%,在核定总量内允许自主分配。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有序开展。以国家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规范制定全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医院改善收支结构、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强化综合绩效考核和内部运营管理,加快推动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市三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300名。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为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盐都区卫健委持续加强公卫能力建设,并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医防深度融合。

加强公卫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处),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制定出台《盐都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组建免疫规划、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等8个现场科室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2个检验科室,疾控人员数量符合每万人口标准要求。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8个家医工作室,组建99个健康服务团队,全力推进预约上门、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服务,积极开展基层首诊签约、探索“两病”服务流程再造,目前全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保持在32%、65%以上,农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家医签约全覆盖。

开展医防深度融合。固化疫情防控期间医防融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工作,进一步细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设置和职能划分,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和服务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力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及联系管理,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感受度。

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盐都区卫健委紧跟互联网潮流,大力实施“互联网+”等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全市首家上线电子票据系统,医疗机构统一部署自助挂号缴费、自助报告打印机等智能化设备,2019年市三院建成全市首批互联网医院,2020年盐都区被纳入全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试点。

加快“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建设。在“电子病历”建设方面,市三院已达四级水平,其他三家二级医院全部达三级水平。在“远程医疗”建设方面,市三院、区二院全面接入市远程医疗系统,并建成以市三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系统。

推进“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全区已实现医疗健康数据互联共享,成为苏北首家通过国家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甲等甲级验收单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