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区有关部门获悉,我区深入推进“僵尸企业”、闲置土地、低效厂房“三项清理”工作, 今年已清理完成“僵尸企业”6家、闲置土地2宗、低效厂房1个,共盘活土地357亩、厂房7.3万平方米。
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端供给,今年,我区组织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全区13个镇(区、街道)对“僵尸企业”、闲置土地、低效厂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出“三项清理”项目59个,占用土地3584亩、厂房91.9万平方米,明确今明两年分别清理完成39个、20个。
我区专门设立清理“三项清理”联席会议制度,各镇(区、街道)分别负责辖区内“三项清理”工作,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等矛盾和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僵尸企业”、闲置土地、低效厂房清理的统筹协调、跟踪服务,倒排签订协议、司法程序终结、项目入驻、竣工投产、开票销售等具体时间节点,实行“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厂一策”,通过厂房出租、嫁接重组、产权转让、资产收购、司法拍卖等方式,全程规范清理,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推进会,每月一次专项督查,确保存量资产盘活,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与此同时,我区结合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体检;以亩均论英雄,将“三项清理”与全区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评价、工业园区整合提升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公布2018年度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评价结果,运用差别化资金奖补、融资担保和用地保障政策,奖优罚劣倒,逼企业提高产出效益;明确高新区、其他镇(街道)新征地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400万元/亩、280万元/亩,设备投资须达到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0%以上,并在招商协议中明确投资强度、产出效率、科技含量等指标,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层次和质量,杜绝出现新的闲置和低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