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镇明朗村

继承先烈遗志 凝聚发展新动能

郭猛镇明朗村:继承先烈遗志 凝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19-09-24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陈婷 邱欣泽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郭猛镇正南的西杨果林场内,今年清明前,重新修缮的郭猛烈士陵园,又迎来了夏明朗、孙凤林、孙文志、魏法正、邵俊义、仇相龙6位明朗村烈士。

“夏明朗等6位烈士,原来散葬在乡野,不便祭扫,今年清明前,最终统一迁葬到郭猛烈士陵园。”明朗村党总支书记孙广安介绍说,明朗村地处郭猛镇东南处,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夏明朗而命名的村。

在郭猛烈士陵园内,笔者看到,约4米高的郭猛烈士纪念碑十分醒目,夏明朗等6位烈士的墓就位于半径约2米的郭猛烈士墓后。占地一亩多的墓园庄严肃穆、干净整洁,周围的老梨树上硕果累累,无声地陪伴着烈士。

夏明朗,1923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三叔兄弟四个,他12岁那年,我爷爷就去世了,家里生活更加困难,全家人辛苦劳作却仍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得很苦。”74岁的夏士法是夏明朗的侄子,他告诉笔者,1944年6月,夏明朗在乡干部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农会会长和民兵分队队长。

“听村里老人讲,当时我们孙元乡夏家舍离敌人的孙英据点仅有一公里路,敌人若是出动抬脚就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夏明朗发动群众顽强斗争,同时经常率领民兵出没于敌人据点周围,伺机袭击敌人,扰得敌人晕头转向,惶恐不安。”夏士法回忆说。

1945年3月11日,时任孙元乡民兵中队队长的夏明朗和乡支部书记到敌人据点了解敌情,由于叛徒出卖,夏明朗不幸被捕。“前后24天,三叔惨遭上老虎凳、鼻子里灌水、皮鞭抽打等酷刑,遍体伤痕,他始终坚贞不屈,不向敌人低头,4月4日押到土圩南的大场上被枪杀。临刑前,他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说起这位为革命捐躯的三叔,夏士法话语里溢满悲痛和敬意。

夏明朗牺牲后,遗体安葬在夏家舍的西北方向。为了纪念夏明朗同志,原盐城县第四区署于1945年5月16日在蔡家舍召开追悼大会,并将夏家舍改名为明朗村。不久后区署又将孙元乡改为明朗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明朗大队,现为明朗村。

几十年来,每逢清明节,当地干群和学生都会到夏明朗烈士墓前来祭扫,缅怀英烈。“夏明朗烈士墓位于夏家老屋向西500米的农田里,交通不便,今年在镇里支持下,明朗村6位烈士的墓被统一迁移到郭猛烈士陵园。”孙广安说,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挖掘烈士的事迹,筹建夏明朗烈士事迹陈列室,让烈士的精神发扬光大。

烈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一直激励一代又一代明朗人苦干实干,奋勇前行。近年来,明朗村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流转土地3210亩,发展葡萄、吊瓜、水蜜桃等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共吸纳劳动力100多人,实现年产值1500多万,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00多万元,明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朗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在发展传统经济林果的基础上,先后绿化圩堤12条、栽植成片林1000亩、绿化道路20多公里,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生态美景。

夏士法讲述烈士事迹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