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农技专家老有所为帮农民排忧解难

发布日期:2019-07-01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王俊东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80高龄的王云玲,一位长期服务于农民的高级畜牧师,他退休不退岗,至今依然工作在农业第一线,并获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市“老有所为”正能量之星等多项荣誉。近日,他又在省农业农村厅、省关工委的三扶两创工作会议上被授予“优秀五老”称号。

20年无偿服务苏太猪场

王云玲今年80岁,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1996年,他从原盐都区多种经营管理局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担任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主任至今。日前,笔者在中兴街道河夹村二组的苏太猪扩繁场内,看到王云玲正一丝不苟地指导着一个用于猪粪无害化处理的生物反应器的技术问题。

苏太猪扩繁场由青年农民徐园创办。1999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徐园决定创办一个养猪场,因缺少技术,找到王云玲希望能得到指导。没想到王云玲不仅一口答应,还热心地指导徐园进行猪场选址、设计图纸、挑选猪种……王云玲这一帮,就是20年。

如今,苏太猪扩繁场已成为辐射周围3个省、36个县市的苗猪繁殖基地。猪场常年母猪存栏量达370多头、年出栏商品瘦肉型生猪6000多头,年育成和出售优良小母猪1400多头,成为全省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江苏畜牧兽医学院科研实习基地。徐园光荣入选盐城市首批青年农民创业之星。“王老已经无偿帮我们服务20年了,猪场能发展至今,他可是首功啊。”现场,徐园十分感激地说。

风尘仆仆乡间传经送宝

在葛武街道郝荣村青年农民夏吉萍的口中,王老被称为“老祖宗”。2012年,大学毕业的夏吉萍回乡创办了盐城绿之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自动化养鸡和鸡粪无害化处理设备,饲养10多万只良种蛋鸡。

正当夏吉萍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疫发生了,大批蛋鸡濒临死亡,夏吉萍顿感手足无措。此时,身为高级畜牧师和高级兽医师的王云玲,如及时雨一样赶到现场,帮助诊断疫情,并果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使鸡群转危为安。随着鸡场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王老又指导夏吉萍实施EM生物工程技术,主攻生产无抗生素鸡蛋、鸡粪有机肥和有机大米。2018年,夏吉萍的公司收益达200多万元,他本人入选江苏省首批“青年农民创业之星”。

2016年夏天,学富镇青年农民胡让民和他人合伙养殖的80亩龙虾突发病害,每天死虾100多公斤。心急如焚的他打来电话求救。王老立即和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龚平冒着大风大雨赶到现场,经诊断为烂尾病,原因是清塘前消毒不彻底。所幸龙虾和螃蟹混养,王老指导胡让民停止用药治疗,提前捕龙虾上市;同时,及时套水,增喂蟹配方饲料,力求提高养蟹经济效益,以弥补龙虾养殖的损失。王老的指导,让胡让民躲过了一场灾难性的经济损失。

组建“不老松”老专家服务团

2009年,在区关工委的关心努力下,原区农委关工委“不老松”农业老专家服务团成立,王云玲担任团长。多年来,他坚持“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经常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在田埂边、沟渠旁、农户家,有重点地向贫困、缺技的青年农民传授实用农业技术。

王云玲在73岁时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现在我们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农民只要将遇到的问题拍成照片发到群里,就可以方便地解决问题。”王老说。

至今,王云玲已撰写“三农”方面的调查报告70多篇30多万字,向市、区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他带领下的“不老松”服务团成员也已发展到46人,组建了植保、畜牧、水产、农机4个走基层服务队,建立了1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共组织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300多期,参训农民累计达12000人次。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