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留璜就是本村人,一直在盐城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牺牲时年仅36岁。”龙冈镇原农经中心副主任徐长源是2012版《龙冈镇志》副主编,曾多次走访潘留璜烈士的战友、子女,了解烈士生前的故事。前不久,徐长源在位于龙冈镇留璜村的潘留璜烈士墓碑前,饱含深情地讲述烈士事迹。
1909年3月7日,潘留璜出生于龙冈年余堆小潘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眼目睹了日伪军烧杀抢虐的种种罪恶行径,心中激起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坚定了希望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信念。
1940年10月15日,盐城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潘留璜在共产党派来的民运工作队干部启发教育下,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道理,积极参加革命组织活动。1941年5月,经年余堆分区区委书记江波和新封乡指导员李文忠介绍,潘留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留璜先后担任盐城县三区区交通员、冈北办事处新封乡乡长等职。他工作积极热情,办事正直公道,深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43年日伪军为扼杀抗日革命力量,在新封乡周围布满据点,一些意志不坚的人员与地痞无赖纷纷投向日伪,革命形势十分严峻,而潘留璜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在开展地下工作中,多次机智帮助新四军干部摆脱敌人围堵。
日伪军对潘留璜一直怀恨在心,多次抓其未获,便将他的妻女抓捕关押,放火烧毁其3间草房并拆毁风车,企图要挟潘留璜投降。然而潘留璜坚强不屈,更加积极地开展对敌斗争。
1945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一次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时,因消息走漏,潘留璜在组织其他同志转移时被日伪军枪弹击中,不幸被捕。敌人将潘留璜带至军营炮楼,严刑拷打一夜,他始终义正词严,痛斥日伪军的恶行。之后,潘留璜又被敌人从军营押至九里窑,连续拷打3天,受尽折磨。尽管受尽酷刑,但敌人始终没有从潘留璜口中得到任何关于地下党组织的信息。
抗战胜利前夕,敌人自觉穷途末路,将潘留璜等8名同志活埋在盐城小海滩。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干部潘毅等人将潘留璜烈士遗骸运回家乡安葬。解放初期,为纪念潘留璜烈士,他的家乡小潘村更名为留璜村。
2018年3月,由龙冈镇出资,留璜村负责实施建设潘留璜烈士故居,于2018年10月建成。潘留璜烈士故居选址在烈士旧居的原址,按照建旧如旧的总体原则,分为烈士墓碑、门前广场、故居展厅三个部分,展厅分为苦涩童年、投身革命、妻儿遭殃、智救战友、英勇就义、永远怀念六个展块。通过图文板块、烈士生前遗物的陈列,生动反映了潘留璜烈士、投身革命、英勇就义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传承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现场教学场所。
图一为潘留璜烈士故居。
图二为潘留璜烈士墓碑。
图三为徐长源老人讲述潘留璜烈士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