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路上“领头羊”

陈芳:强村富民路上“领头羊”

——记高新区盐渎街道同桂村党总支书记陈芳

发布日期:2019-04-30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尹志慧 刘丛华 浏览次数: 字体:[ ]

高新区盐渎街道同桂村党总支书记陈芳,在村里工作已有22个春秋。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服务村民生产生活,鼓励群众发家致富,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下旬,陈芳被区委表彰为“双强”村党总支书记。

要致富先修路

前些年,同桂村由于种种原因,出行难严重影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该村葛家组进出只有一条小道,晴天还能凑合,遇上刮风下雨,车辆寸步难行,大人外出受限,小孩上学经常迟到。

陈芳上任后,第一时间到现场调研,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写情况、打报告,请来公路、交通、财政等部门现场办公,落实建设方案,并想办法筹集资金。通过招投标,施工队很快进场开工建设,拉开了改善村里交通条件的序幕。仅2018年,同桂村就新建道路6条共计11000米,修建桥梁5座,疏通大小河道4条、全长2.2公里、完成土方24000方,解决了出水、进水难题,实现了“匡匡能通达,条条河道无阻碍”的目标。

在同桂村经营花木的蒋志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感慨地说:“这下可好了,汽车能开到我苗木场地上了,再也不愁花木销不出啦!”

上项目带民富

作为纯农业型的同桂村,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一直以来是陈芳思考谋划的重点。为了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种养加项目,陈芳北上山东、河北,南下浙江、安徽,跑市场、摸行情,搜集各种致富信息。通过调研论证、请教专家,决定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和绿色生态高效农业项目。通过朋友关系,陈芳鼓励外乡人潘时勇到村里投资兴业,创办家庭农场,发展稻田套养小龙虾项目。

在家庭农场创办之初,陈芳白天帮助潘时勇跑手续、找资金,晚上为流转土地挨家挨户做工作,顾不上吃饭、休息,一连十多天忙碌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农场流转土地涉及42户,经她和村干部努力,42户一户不少地都签订了流转协议。目前,潘时勇稻田套养龙虾形势看好,效益在望。在潘时勇的示范引领和帮助下,目前同桂村从事特种水产养殖的农户有21户,养殖面积超过1200亩,每年可增收1500万元。

与此同时,陈芳在精心培育薄壳山核桃基地的基础上,在开元南路两侧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以此来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解矛盾促和谐

近年来,陈芳想方设法提高村民文明素养。通过典型引领,促进乡风文明。一旦发现不和谐的苗头,陈芳总是和其他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化解,把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该村村民严文中有个“癖好”,专门“拾田种”。到去年底,他已为7个农户代种责任田达15亩之多。 今年初,陈芳联系到一个农场主来村里发展优质稻米生产,需成片流转土地500亩。严文中听说后说:“谁也不要想拿去我种的田,一年15000元纯收入谁给我呀?”陈芳先后多次找到严文中做工作。 “没有让土地荒废,是好事。但是现在种田能手来村投资高效农业,需要成片流转土地,一来方便种植,二来每亩千元的土地流转金是承包户的收入。”陈芳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让严文中明白过来了。“陈书记请你放心,我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所有代种田全部归还给承包户,让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

该村村民葛某某和王某某是邻居。30年前,因界址问题,两户人家发生矛盾,互不来往。村里修路要征用两户的部分责任田,谁也不肯相让。陈芳和其他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芳通过十多天的调解,两户人家终于握手言和,表示不要经济补偿,全力支持村里修建公路,造福于民。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