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歧山烈士的遗物。
朱歧山烈士事迹知情人回忆往事。
大冈镇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座革命烈士墓碑。“这些都是我们大冈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一共有117位。”今年66岁、家住附近的陈国良老人是烈士陵园的清洁工。他一边用毛巾蘸着清水,轻轻擦拭着墓碑,一边说:“没有他们的流血流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擦到朱歧山烈士的墓碑时,陈国良感叹地说:“朱歧山烈士牺牲得很悲壮,他是被敌人活埋的,牺牲时年仅24岁。”
老人的讲述一下子把记者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
1917年,朱歧山出生于涟水县二区姚庄(今涟水县前进镇双河村)。1939年春,朱歧山婚后第八天,即参加涟水县民众抗日独立营。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朱歧山所在部队(淮河大队)被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来到盐城后,他先后担任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县大队二连指导员、第二区区中队队长、县总队四大队教导员、盐城县抗日自卫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等职。
1941年7月初,朱歧山调任第十三区区长。为了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到职后,他积极扩大区中队,镇压了一批土匪,并带领区里的部分同志,转战在大冈镇东南部(现在的歧山村周围)的农村。7月底,为了摸清敌情,朱歧山和区委委员艾侠及通讯员“二侉子”来到镇上陶大友客栈。谁知一个被镇压的土匪家属与驻龙冈的伪军早有勾结,将朱歧山等人的行踪秘密告诉了敌人,敌人直扑客栈。担任警戒的通讯员“二侉子”发现情况,立即鸣枪报警,可惜枪里是一颗哑弹,未等得及开第二枪,他就中弹牺牲了。朱歧山和艾侠听到枪声向外突围时,不幸被捕,并被敌人用铁丝穿锁骨带至龙冈。汪伪军法处长杨作舟、伪师长徐绍南欲对其劝降,均遭他斥责。任凭敌人多次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8月初,朱歧山被敌人活埋于龙冈凤凰桥南西河滩。
为了纪念朱歧山烈士,中共盐城县二区委员会于1942年在茆家庄的福慧庵,以“转祭”形式举行追悼大会。区委书记胡特庸宣布,将茆村周围的十个村划出,新建一个乡,命名为歧山乡。
陪同记者采访的退休教师魏锡洪是土生土长的歧山村人,他从小就听过很多朱歧山烈士的英勇事迹。“从我记事时起,就经常听大人们说,在我们歧山村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和工作过一位叫朱歧山的烈士,而我们歧山村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退休后,我就想着要为传承烈士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做一点微薄的贡献。”一直从事朱歧山烈士事迹收集、整理、宣传工作的魏锡洪说,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朱歧山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理应受到后人的尊敬、爱戴和缅怀。
传承,就是最好的缅怀。在烈士精神的影响下,歧山村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2017年2月24日下午,村民徐义亮下班回家经过大冈镇敬老院西侧新港河时,听到河边有一小女孩在撕心裂肺地哭叫:“救命啊,我奶奶和弟弟掉到河里啦……”徐义亮闻讯忙将电动车一推,一个箭步跃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起落水的老人和孙子。待被救者家属赶到现场欲感谢时,徐义亮早已骑着车悄悄离开了。
村民朱新凤的公公在外地打工时,不小心摔碎骨头,造成全身瘫痪,其婆婆也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朱新凤毅然辞掉工作,悉心照顾公婆。多年来,她用执着与坚强、勤劳与智慧,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巍峨丰碑用热血铸就,前赴后继靠信念支撑。”大冈镇歧山村党总支书记钱龙尧表示,将带领全村干群传承烈士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将歧山村建设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