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村是台创园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核心板块,由原来的大葛、李庄、卞戴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021户、3342人,党员105人。全村耕地面积4200亩,已规模流转土地3600亩,发展园艺花卉1765亩,经济苗圃1330亩,设施果蔬405亩。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花卉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李庄新实践,一幅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画卷逐步铺展开来。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是农民致富的基础,如何在一亩三分地上做好文章,让小花卉绽放富民大产业,是李庄村近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上,该村始终秉持“产业是根本、生态是底色、富民是关键”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实现规模经营,不断壮大花卉产业。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里,群众富在产业中。2012年,台创园规划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启动台海花卉港项目区建设,将李庄村全部涵盖其中,全面开启了花卉特色村打造之旅。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项目支撑是关键。为做好产业招商、土地流转、项目推进服务,村两委聚焦项目抓党建,确保重大项目就建在哪里、重点企业落户在哪里,李庄村的党员干部就活跃在哪里,基层支部就建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以党建强带动产业兴。
经过6年时间,李庄村花卉苗木经纪人党支部由最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17名党员,花卉产业投资主体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15个,园艺花卉和苗木产业规模突破3000亩,亩均收益达25000元。今年,民富花卉专业合作社在李庄村挂牌,花卉合作社党支部正在筹建,一个新的农村基层党建阵地又将建立在花卉产业链上,落在温室大棚里。
在李庄村,企业带动,党员示范,农户参与,奏响了花卉富民的“三步曲”。首先,该村组织农户集中流转土地,交由花卉企业规模经营,农户到企业打工,增加了土地流转租金和工资收入。其次,依托企业平台,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引导农户共同参与,实现产业增收。再有就是通过示范引领,让李庄的农民自发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借鉴山东青州“一户一棚”花卉种植模式,鼓励农民自建大棚种花,实现普通农户向职业花农转变。推进本村土地整村流转的同时,打破村域限制,带动周边村共同推进规模流转,计划每年新建农业设施5万平方米,5年后实现百户花农连片发展的喜人局面。
如何让发展花卉产业成为村民的致富新路子。经过多次研究,“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借着园区“三免一减半”的扶持政策,今年八月,一块印着“民富花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委员会”的牌子正式在李庄村挂牌。如今的多肉园内,处处是党员群众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从外出学习新技术到带领群众入园种植,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的多肉正是基层党建示范引领最生动的写照。
近年来,李庄村围绕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幸福宜居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将花卉产业和秀美环境融为一体。在农业生产方面,从过去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和绿色生态转变。先后拆除零散禽舍13处,搬迁养殖场1个,大棚薄膜、遮阳网等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17年,该村改造提升了花莲路、台南路、郭李路3条鲜花大道,同时,免费为农户提供绿化种苗和花卉种子,让道路、村庄以及庭院绿化、美化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全村上下同心协力配合办好每一届台海菊花节活动,共建乡村旅游精品。村两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先后改造贫困户危旧房屋4户,并在摸底调研、征求意见基础上,有序引导农户进城入镇、集中新建和宅基有偿退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李庄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花卉专业村和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居住到新社区,融入到产业链,生活在幸福园。
李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李庄村多肉园外景
李庄村多肉园内景
村干部在村务公开栏前与群众交流
李庄村农民集中居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