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书记工作讲坛”专题 >>图文报道

郭猛镇民乐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郭猛镇民乐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发布日期:2019-03-14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宗国峰 徐还兄 浏览次数: 字体:[ ]

民乐村党群服务中心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村民了解村务公开信息

郭猛镇民乐村,现有耕地面积3600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农户836户,人口2898人,党员83人。近年来,该村坚持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富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先后获得“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盐都区文明村”“全区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先进村居”,连年获镇综合奖。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凝聚建设生态民乐的合力。民乐村南靠台创园,西邻东涡河,水绿特色明显。村“两委”一班人抢抓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机遇,主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新民乐。一是做好绿色发展规划。聘请了上海雅思建筑规划设计院,针对民乐村村庄布局实际情况,编制2点4带的整治方案,即:整治2个村庄,建设4条景观带。对朱家庄和葛家窑两个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实施道路桥梁提档升级,拆除危旧房,增加公共绿地,收购旧农船砸碎深埋。对境内27公里长30条河道,实施河道治理三年计划,全部清理一遍。大力推进“三清”运动,把历年沉积的垃圾全部清运,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对境内西干河、郭西路、东涡河、三支河等主要道路和河流,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形成沿路、沿河风景带,致力打造花园式人居环境。目前,按照省里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工作要求,聘请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按照里下河民居的特色,规划建设新型社区计划入住居民202户,留住老百姓的乡愁记忆。二是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利用支部大会、群众代表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盐城市民文明十六条》《盐都十不文明公约》等文明规范,并组织群众制定本村文明公约,将爱护绿化、垃圾入池、讲究卫生等文明习惯宣传到家家户户,人人知晓。同时,组织群众到杨侍村等先进村(居)参观学习,用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培养良好文明习惯,齐心合力共建美丽家园。三是建好绿色发展队伍。选拨年纪轻、文化高、见识广、能力强的创业能人、退伍军人,充实到干部队伍。同时,把有责任心,选择勤劳肯干的村民担任村庄河道保洁员,并落实责任制,每年交2000元保证金,结合区、镇年度考核,分上下半年结算,奖惩兑现,带出了一支过硬的绿化管护、环境保洁队伍。

坚持为民发展理念,夯实建设美丽民乐的基础。民乐村坚持为民宗旨,想方设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多方筹集资金,争取上级支持,投资近千万元,将村庄所有的主干道全部硬化,桥梁都进行了改造。各个自然村都装上了路灯,新建了停车场。大型农机和小轿车能通到每一个自然组、每一个农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建设期间,该村坚持“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让群众在出资的同时,增强基础设施的管护意识。部分路灯由村民自主建设和管理,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路灯设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村里还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对接供水、供电、电信等部门单位,将水电网络等通到每家每户,动员群众安装抽水马桶,安装网络,让群众住在村里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二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基础上,该村主动承担全区垃圾源头减量化处理试点工作,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分为几大类,通过奖励垃圾袋、洗衣粉等生活日用品,调动群众积极性,减少垃圾总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提高了村民环保意识。三是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该村在抓社会治理,打造幸福美丽民乐过程中积极发挥老党员、老乡贤道德模范的作用。老村医刘永文,在乡村行医一辈子,有着良好的群众口碑,村里积极推荐、邀请他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村党总支书记刘万益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出台了“爱国守法、厚德友善、孝悌礼义、诚信廉洁、幸福民乐”二十字村民守则,规范村民行为,探索出德治、法治、自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近年来社会安定和谐。

坚持生态富民理念,提供建设幸福民乐的支撑。乐业是安居的前提,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岗位,有收入,群众生活富足,村庄才能留住人,群众才能很体面的生活。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农民的老本行就是种地,这也是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村耕地面积3600亩,已流转3350亩,成立凯杰、海淼、昊天、中扣等5个家庭农场,发展草莓、葡萄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在增加土地租金收入的基础上,为在家闲散老人每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1万多元,也为他们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二是发展林业产业。绿化造林是生态宜居最直接的工作抓手。近年来,该村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管护,在完善林长制等管护措施的基础上,还注重发挥林木的经济效益,以林养林,先后发展花木场、银杏林、储备林等1000多亩,不但提高了绿化覆盖率,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有效保证了绿化常态化管护。三是发展绿色工业。民乐村工业基础较好,拥有大小企业10多家,都是传统企业,纳税近1000万元。村里借助“263”专项整治,果断关停了部分小微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环保装备产业,先后培育出一批规模企业。目前,恒康、旭康2家企业年纳税分别为500多万元、170多万元,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很感恩,每年都为村公益事业出资出力,还主动结对贫困户。目前在2个企业打工的人数达182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左右,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村民休闲娱乐场所

村容村貌卫生整洁

华茂花木场

大地红草莓种植基地


打印 关闭
www.yandu.gov.cn   策划制作: 盐都区融媒体中心 盐都区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