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奋力写好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唱好三部曲 激发新动能

盐都奋力写好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发布日期:2019-03-11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王 丹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随着天气日渐回暖,盐都的乡村大地上已是一片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田野里,马达声嗡嗡作响,插秧机在欢快地奔跑;大棚里,农民们精心管护幼苗,翠绿的农作物长势良好。盐都的乡村,已是农田变花田,农房改民宿,园区成景区,农民住进大别墅,乡村振兴插上了“电商之翼”……产业形态的不断变革,催生出多姿多彩的“三农”新画卷。

这是“强富美高”新盐都的生动体现:2018年,盐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增长8.8%。区委、区政府将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改善,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已连续十四年获评省平安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度全市第一。一曲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交响乐已经奏响,一幅活力迸发的“三农”新图景已在眼前。

第一部:唱好现代农业主题曲

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必须唱好的一首主题曲。

3月2日至3日,第二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在南京召开,公布了“2019年草莓区域品牌及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价”,我区草莓专业合作联社的“盐都草莓”品牌价值7.1亿元。

“草莓产业是盐都的特色富民产业,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规模1.3万亩,主栽品种有红颜、宁玉等,年产值3.6亿元,为盐城之最。”区草莓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董兆付介绍说。

草莓产业已成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金银奖项40多个,注册商标20多个,“仰徐”“张庄”“采红”“味可佳”等多个品牌草莓畅销省内外,2018年“盐都草莓”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立足“东休闲、中果蔬、西水产”布局,我区形成了绿色果蔬、花卉苗木、优质稻米、生态水产四个主导产业和草莓、葡萄、番茄、大闸蟹四个全市“单打冠军”,农业发展质效显著增强。同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861家、家庭农场759家,设施农业总面积占比达20.3%,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48.7%,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列。

地还是那块地,产出的效益,却已今非昔比。

第二部:奏响一二三产交响曲

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我区秉持“产业兴农、产业富农”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奏响了一支激昂动人的交响曲。  

春暖花开,气温逐渐回升。台创园兰花博览园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在精心采摘、包装兰花。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约有500箱6000枝兰花从这里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每枝兰花在国外市场的售价约为40元人民币。而在秦南镇红豆杉植物园内,百年古榆树、红豆杉等20多种古树名药,让周末来此康养休闲的上海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充分领略“植物基因库”的独特魅力。

如今,春到台创园、龙冈闻花香,夏到大冈、尚庄忙采摘,秋到大纵湖品蟹肥,冬到杨侍泡温泉。美丽的盐都处处彰显着绿色新风景,处处发展着绿色新经济。乡村旅游、农事研学、康养休闲、新零售电商等新经济模式正在重构我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我区加快发展镇级特色工业,形成了张庄精密齿轮、大冈制鞋机械、大纵湖涂装设备、尚庄石油阀门、龙冈输变电装备、学富医疗器械六个镇级特色产业,创成了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坚持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振兴乡村的新生力量,去年新发展小微企业2936个、个体工商户4349户,扶持自主创业3157人,吸引8200多名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今年新春期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5场次、吸引2300多名在外人员回乡发展。

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我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集聚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创成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2家、示范村4家,努力让农村产业“旺”起来。2018年,仅大纵湖大闸蟹、小龙虾这两个品类的电商销售就突破3亿元。

村还是那个村,老百姓的心里,充满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部:谱写城乡融合协奏曲

城乡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乡村振兴的改革导向。我区不断提升功能品位,在推进城乡融合上走前列,谱写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3月5日,记者来到大冈镇光明村,只见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呈现在眼前:规划统一的民房整齐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

“今年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一家人欢度春节,住这么好的房子自己没花一分钱,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居民戴朝俊幸福地说。

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是民心所向;让百姓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更刻不容缓。我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将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来抓,致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景一特色”。

推动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强大引擎。据了解,我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已跻身“全国50强”,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收入20亿元。其中,杨侍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三湾村、仰徐村、三官村、新民村获评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农民还是农民,奋斗的脚步,更加铿锵坚定。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