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最美盐都人”先进事迹公示

发布日期:2019-12-14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盐都区新时代“最美盐都人”组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全区广大干群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盐都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了首届新时代“最美盐都人”推荐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经基层推荐、部门审核、群众投票、组委会评议等程序,评选出10名新时代“最美盐都人”,现予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如对公示的人员和事迹有异议,请向盐都区新时代“最美盐都人”组委会办公室反映。公示结束后,主办方将对当选的首届新时代“最美盐都人”进行表彰和重点宣传。

公示时间:12月13日至12月19日

联系电话:0515—88426129

电子邮箱:ydwmb@163.com

盐都区新时代“最美盐都人”组委会办公室               

2019年12月13日                                


青春飞扬高原 忠诚擦亮警徽——任郝

任郝,男,1987年1月生,中共党员,盐都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治安卡口中队中队长。从警十多年,坚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累计处理亡人事故200余起,参与侦破重大亡人逃逸事故50余起,抓获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60余人,办理危险驾驶案100余起,纠正各类交通违法上万起。2016年6月,他主动请缨赴青海对口支援,期间自费5000元购买学习用品,捐赠给当地学校的孩子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儿童福利院的孤儿。2017年他带头组建盐都公安铁骑,圆满完成各项交通保障任务,并以“梳网清格”行动为主线,打造了闭合式、立体化堵控圈。他带头建立全区首个涉牌涉证专业研判小组,创新了“1+X”智慧新交管工作模式,探索出的“三大技战法”在全大队推广。他多次受市公安局、区公安局表彰奖励,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盐都好人”和首届“盐都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

秉持医者初心 播爱异国他乡——王锋

王锋,女,1977年1月生,中共党员,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多年来,她凭借精湛医术和仁心仁德,赢得国内、国际同行的赞誉和病人的好评。2017年,她担任第14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副队长,负责林登医疗点工作,期间成功抢救一名双胎位不正的14岁产妇,产妇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健康,产妇亲切地称她为“doctor·mother”。她和医疗队的医生共接待门诊病人3686人次、住院病人2449人次,开展手术458台,抢救急危重病人82例,共开展新技术10项,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及圭亚那当地主流媒体报道10余次。2013年至今,她一直资助一名贫困少年,帮助其圆了大学梦。2014年,她代表盐城市参加全省首次“妇幼健康”知识竞赛获三等奖。她多次被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评为“优秀带教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援外医师”称号。

燃烧青春烛光 照亮乡村未来——王峰

王峰,男,1978年10生,1999年8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中共党员,楼王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他无怨无悔地坚守农村小学三尺讲台,二十年如一日,为人师表,服务学生。他教学认真刻苦,教研成果丰硕,参加区赛课曾获二等奖,多篇教学设计获省二、三等奖,论文多次在市、区获奖;他热爱班主任工作,倾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精心辅导、生活上热心帮助、情感上贴心关爱,是孩子们心目中充满温情的“彩云爸爸”,多次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2010年9月被区政府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9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他凭着对乡村教育的无比热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奋力书写人生华美篇章。

劳动淬炼匠心 奉献成就辉煌——宋红浩

宋红浩,男,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北蒋供电所所长。他从一名最基层的电工做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学识,提高工作技能。2008年,他代表江苏省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一举获得配电运检专业个人全能第一名,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农网配电运检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9年5月,公司成立了“宋红浩劳模创新工作室”,至目前,他已有发明创新成果14项,其中7项获国家专利,十多项在省、市获奖。他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学员700多人,其中有多人在全国和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他带头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企业办电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难题,主动为企业降损增效作贡献,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用户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

起早贪黑保洁 水清岸绿景美——刘金奎

刘金奎,男,1951年8月生,中共党员,高新区盐渎街道杨韦村原主任。他坚持义务打捞河道水面漂浮物30多年,为了宣传环保理念,经常步行数公里动员群众保护河流。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实在的道理,编印800多份宣传资料,张贴在社区醒目处,挨门逐户送到沿河居民家中和企业门上,呼吁居民及企业不要向河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2002年,他购置竹竿、网兜、钉耙、垃圾桶和小三轮车等全套保洁工具,开始进行河道保洁。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为社区内最北侧河道——蔡中河的义务保洁员。多年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总是一早就撑着他的“小船”,带着保洁工具,来到蔡中河旁,一段一段地捞取杂物、保洁河道。2017年,盐都区河长制办公室给他颁发了“民间河长”证书。他被盐渎街道表彰为2017年度河道管护先进标兵,并先后获得江苏省首届“最美民间河长”“盐都好人”等荣誉。

扫除垃圾隐患 换来美丽平安——黄后娣

黄后娣,女,1973年6月生,盐都区银洁环卫有限公司环卫小组组长。2006年参加环卫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在环卫一线,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用辛勤的汗水叫响了“城市美容师”的称号。2016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保障期间,细心的黄后娣安排小组成员对路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了路面铁钉、碎玻璃等导致的安全隐患,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她坚持每天早晨四点半上路、晚上五点半下班,清扫道路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2018年底,她在和姐妹们夜间突击扫雪除冰时不慎滑倒,碰掉两颗门牙,但她仍坚持铲完雪才回家。她情系环卫十三载,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环卫工人的执着和情怀,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点赞。她多次被区城管局表彰为“服务标兵”“先进个人”,她所带领的环卫小组也多次获评“先进集体”。

创新种养模式 富裕一方百姓——庄从井

庄从井,男,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盐城市盐康家庭农场农场主。2016年,他秉承“勤恳、务实、创新”的创业理念,大胆探索高效种植新模式,投资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他查阅大量龙虾养殖技术资料,深入田头沟边,日夜观察龙虾的生活习性,多方拜师学艺,攻克技术难题。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研究,2017年,他的小龙虾养殖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养殖项目基地多次为省、市提供了稻田综合种养观摩活动现场。一人富不算富。他毫无保留地宣传和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小龙虾技术,手把手教村民们养殖小龙虾,义务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他所开办的盐康家庭农场,每年使用村民零工100多人次,让附近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乡亲们都夸赞他是致富路上的领头雁。他先后获得市“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一车爱的奉献 一路春暖花开——聂小萍

聂小萍,女,1979年3月生,盐都区镇村公交发展有限公司驾驶员。她从事公交服务23年,在区镇村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当驾驶员6年,没有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和服务投诉事件,安全行驶25万公里,累计运送乘客60万人次。多年来,她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她是优秀的驾驶员,却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不“孝顺”的晚辈,盼望的孩子时常见不着母亲,守望的老人时常得不到照料,她用交运人的挚爱默默守护着公交这个“大家”,舍弃安乐温暖的“小家”。她无数次在公交车捡到乘客遗忘的现金、证件、手机等物品,都主动如数上交,及时归还失主。“乘坐小聂的车,就是一种享受!”乘车的老人经常这样评价她。她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诠释了一名公交驾驶员热忱为民的博大情怀。她安全驾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她连年获得公司安全生产综合一、二等奖。

情牵寻常百姓 守护万家灯火——钱爱娟

钱爱娟,女,1982年3月生,张庄街道东升村人,现任张庄街道东升村网格2的网格员。2017年,她加入区网格员队伍,认真学习网格化管理业务知识,时刻牢记“小网格,大平安”。2019年5月31日下午3时许,她在例行巡查时,发现海韵家园5号楼203厨房着火。面对不断蔓延的火情,她当机立断,攀上扶梯爬进二楼,切断火源,从而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发生纠纷,她两边调解,使得双方握手言和;网格480多个住户,她分门别类做到惊人的“一口清”。她扎实开展网格巡查、走访、微服务,两年多共计采集人口信息2876条,化解矛盾150余件,上报事件1024起,其中排查隐患65起,走访服务363人次,帮助群众421次。2018年,她获评市“优秀网格员”;2019年,她被评为“十佳盐都政法人”“江苏最美网格员”,她的先进事迹多次被新华网、《江苏法制报》等媒体报道。

久病床前孝女 邻里眼中好人——吴启珍

吴启珍,女,1968年8月生,张庄街道钱庄居委会二组居民。她出生6个多月时生母因病去世,家庭十分困难,被退伍军人吴成高夫妇收养。10多年前,她的养母刘正英身患中风,全身瘫痪,生活起居无法自理。她的养父参加过朝鲜战争,因为在朝鲜战场冰天雪地里战斗落下了多种疾病,生活也需要照料。吴启珍怀着感恩的心和对养父母的爱,毅然辞去幼儿教师工作,尽心服侍二老,做养父母“全职护工”。十几年来,她端茶喂药,无微不至地照顾养父母。在照料好老人的同时,她还打短工来补贴家用,从不叫一声累、道一句苦。她说,“老人年轻时在朝鲜战场与敌人拼命,保家卫国,他是英雄,就算老人不是我的养父,我也要照料他,让他晚年享享福!”周边居民都翘着大拇指称赞她是“大好人”。她先后获得区“孝亲敬老之星”“盐都好人”,江苏省“百佳孝星”等荣誉。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