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考虑规划衔接 尊重特色分类布局

我区优化镇村布局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2019-10-08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胥国海 字体:[ ]

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星罗棋布的村庄,哪些应搬迁撤并,哪些需保留发展?新建集中居住点又该布设在哪里?日前,笔者从区自然资源部门获悉,我区新的镇村布局规划终期成果已出炉,并根据网上征集的公众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据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区2015年编制的《盐城市盐都区镇村布局规划》已不能适应新一轮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对此,我区在上轮规划153个村庄布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为着力点,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深入开展了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从去年10月开始,我区组织各镇(区、街道)对辖区内人口规模、年龄构成、收入情况、村庄分布、房屋质量进行普查,并以问卷调查、现场走访、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进城、入镇、留乡发展意愿,系统梳理调研数据,本着“城乡统筹、服务均等,分类引导、产业兴旺,提升风貌、突出特色,多规合一、有序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区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不同片区村民耕作习惯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充分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管控规划,采用多层次分析法,规划修编了新的盐都区镇村布局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我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为基础,集聚全区村庄建设、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历史文化等要素,将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条件比较完善,已有一定集聚基础,交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用地空间相对充足的135个村庄规划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将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或名人文化遗存较多,或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的17个村庄规划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将现状与生态保护冲突,规模过小、零星分布,交通条件差、生产条件落后、建筑年代较久的315个村庄规划为搬迁撤并类村庄。

与此同时,此轮规划还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注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综合考虑地理交通、社会就业、经济水平、地方民俗和农民期盼,为农民住房的选址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已开建1044户、竣工797户,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2872户,复垦土地1849亩。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