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潭田“五一”放歌

发布日期:2018-05-03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陶根阳 浏览次数: 字体:[ ]

4月30日下午,“逐梦乡村振兴,放歌希望田野”——2018年芦荡百花艺术团欢庆“五一”文艺演出在楼王镇潭田村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一台由水荡劳动人民自己演、专门演给自家人看的文艺节目,芦荡百花艺术团的妇女们用欢快的歌声和优雅的舞姿,讴歌劳动,赞美奋斗。

暮春时节,水荡村庄大潭湾色调清新、一片浓绿,处处生机勃发。午后的阳光普照大地,室外气温临近30度,尽管春风裹挟着些许炎热,却丝毫挡不住村民们争相观看演出、乐享视觉盛宴的脚步。男女老少早早来到村文化广场,他们或头戴草帽,或以衣遮头,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欢笑。

下午2时整,楼王镇文化站站长、节目主持人王会闪亮登场,宣布文艺演出开始。

在高亢激昂的《开门红》乐曲声中,垛田荷花队的12名妇女身系红色腰鼓,喜气洋洋地登场亮相。她们双手挥舞着系有红黄绸带的鼓槌,身手敏捷,动作整齐,鼓点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一阵阵振奋人心的鼓声,响彻水荡云霄。

“您好祖国,我们生活在您的怀抱;祖国您好,您的儿女都在为您祈祷……”在《祖国您好》的优美旋律中,潭西桃花队队员身穿翠绿色演出服,手捧金黄色葵花,身形轻盈,舞步欢快,倾情演绎水乡儿女“朵朵葵花向阳开”的朴素情怀,衷心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

听说芦荡百花艺术团举办欢庆“五一”文艺演出,莘野老村部艺术团的姐妹们特意赶来潭田,用双扇舞《吉祥中国年》和反映新时代农民新追求的《健康走出来》,悉心为芦荡百花助演;喻金花的一首独唱《东西南北风》,声情并茂,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天南地北共祝愿”的喜庆氛围。

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师陶素华,是土生土长的大潭湾人。她年轻时就是村里文艺宣传队的“主角”,当年主演的淮剧《白毛女》唱红了周边乡镇。听说老家搞演出,她特地从盐城赶来,还请来大潭湾的老文艺骨干陶年、祁维群、陶守套等人给自己伴奏,为家乡父老演唱了淮剧《玉杯缘》选段。“盐都好人”潭田村村民陶子根,陪伴瘫痪多年的妻子徐根巧来看节目,他为妻子打伞遮阳,随着淮剧曲调不时地轻轻拍打着轮椅……

潭东兰花队和潭西桃花队的姐妹们联袂同台共演夏威夷草裙舞,让水荡百姓领略了异国风情。几位老奶奶看着、笑着,连声夸道:“真不丑!跳得真不丑!”

跳得不丑的,还有潭中菊花队。无论是广场舞《大妈扭得美》,还是双人舞《喜乐年华》,都跳出了“菊花”们赶上好时代、过上好日子的那份喜悦与豪迈。

这次演出地点设在潭田,所以潭西桃花队的朵朵“桃花”准备充分,为家乡父老带来了斗笠舞《云朵上的羌寨》、伞舞《红尘情歌》、水兵舞《厉害了,我的国》,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位观众……

垛田的“荷花”们同样激情四射,她们挥动花球,心随律动,先手拉手来段《一起嗨个够》,再手摇单扇演绎《红梅赞》,用心诠释梅花铁骨冰心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她们还将黄梅戏元素揉入广场舞之中,新编的舞蹈《谁料皇榜中状元》,让人耳目一新。

春天蝴蝶飞,桃花分外美。梁薛的“芦花”们站在“河边”,穿越春的芬芳,踩踏河的波光,化为一只只蝴蝶,舞动绚丽的长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那人、那花、那蝴蝶的动人故事。

楼王素有“民舞之乡”的美誉,潭西桃花队用实力佐证。妇女们采用组合形式,将传统的湖船、花担和莲湘进行整体编排、有机融合,充分展示了水乡民俗舞蹈的无穷魅力。

“梨花飘落在你窗前,谁把思念轻描淡写……”潭东的6朵“兰花”款款走上舞台,在委婉动听的音乐声中旋转、摇摆,就像6朵盛开的百合,舞蹈《弱水三千》令人叫绝,让人们看得如痴如醉。

潭西“桃花”们表演的扇舞《中国美》,造型别致,颇有创意,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手中的五彩花扇,依次在舞台上呈现出“中国美”“2018”“五一节”“大吉大利”字样,现场观众连声叫好。

演出结束了,演员们登台谢幕,而台下的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去……

据王会介绍,近年来,楼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村村建有文化广场。镇文化站主动顺应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组织精干力量,落实责任到人,划片包干到村,手把手辅导文艺骨干,齐心协力普“种”文化,坚持不懈地组织春节民俗文化踩街、村民欢乐弄元宵、广场舞比赛、读书征文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今年新组建的芦荡百花艺术团,在水乡大潭湾成功举办庆元宵节、迎“五一”专场文艺演出,可见文化“种子”已成功“种”入水荡沃土,欢歌笑语已常伴百姓生活。

“五一”放歌,欢乐潭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水荡村庄的明天一定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水荡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