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新区潘黄街道坚持以健全食品安全体系为抓手,以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为重点,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实现连续10年食品安全无事故。
该街道突出宣传引导,着力形成全员联动新态势。坚持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先导工程”,为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夯实基础。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聘请32名区、街道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老党员、老教师等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和信息员;与各村(居)、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细化,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增强居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以“食品安全宣传网”“百日安全活动”及重大节日为载体,通过会议、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经营业主的诚信意识,分批组织境内6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餐馆、小作坊等经营者,常态化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并与其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状,严明制度要求,强化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坚持做到守法、诚信经营。
该街道紧扣重点、难点,着力健全常态监管新机制。加快完善“食品信息、经营信用、应急预案”3个体系,及时更新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修改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用足用活行政资源,积极实施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委等部门信息互通,确保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严格把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3个关口,广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地认证,从源头上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指导和督促流通企业,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查证查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全程监管,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着力加强“三无食品、无证经营、重点场所”3个监控,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油坊、小酒坊、小豆腐坊等无证经营户的整治力度,对市场上出现的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三无”食品及仿冒品牌食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同时,加大对农贸市场、饭店、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场所的监控,加快推进“豆制品疏导点”建设,确保朱庄豆制品在“原料、生产、流通”食品安全上万无一失。
该街道强化督查考核,着力激发齐抓共管新动能。强化组织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街道党委、办事处的目标考核体系,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定期组织会办研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调整和充实街道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村(居)食品安全工作站成员。强化社会监督,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完善基层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网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老年人协会及其他基层组织的作用,全面加大监管力度,发挥举报投诉电话作用,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及时调查处理。强化考核奖惩,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动态考评,坚持动真碰硬,不打和牌。对因监管不力造成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坚决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致力形成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盐都区顺利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强富美高”新盐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