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上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一极一园一业”建设,致力谋求“六大提升”,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亿元,占计划99.6%,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亿元,占预算100.2%,同口径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占计划100%,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占计划90.9%,增长11.3%。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单产509.8公斤/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8万亩;创成部省级稻麦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12个,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基地12个,新增农业“三品”23个;实施联耕联种50万亩,新增家庭农场192家。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0.2%,占计划98.2%;工业投资210亿元,增长15.4%;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77亿元,增长12.3%。50强重点企业完成开票销售102亿元、入库税收4.8亿元,分别占规模企业的60%和58.3%,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3家。全年新增定报企业38家,万元GDP能耗降低3.5%。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6亿元、投资109亿元、地税收入17亿元,分别增长12%、21%和1%。3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完成销售126亿元、税收4.85亿元,分别增长7%和8%。8家物流龙头企业实现销售45亿元、税收2.3亿元,分别增长8%和5%。东方汽车广场实现营业总额56亿元、税收3.9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0%。电商快递产业园入驻项目66个,实现线上交易额160亿元。旅游业接待游客45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42.2%和59.4%。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6:48.9:41.5,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0亿元,增长14.5%,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技改力度不断加大。全区110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4.7亿元,列市49项重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东风李尔汽车座椅、中恒宠物尿垫生产线等一批投资超3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亚特电缆、沙子电器等7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自强环保、步高汽配等企业通过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认定,盐电阀门、苏力机械被认定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总量达108家。8只新产品开发列入省115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85只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3只新产品入选市十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3、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62公里、改造桥梁150座,331省道盐都境内接线工程全部完成,125省道四期、盐邵线航道五期护岸、盐邵线疏浚工程竣工;盐渎路跨宁靖盐高速大桥、纬五路跨冈沟河大桥、康庄大道西延工程开工建设。整治城市河道32.6公里、农村河道985.64公里,完成“最后一匡田”桥梁建设604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实施区八大类重点工程项目218个,完成投资234亿元,列市“三重”项目完成投资35.5亿元,列市工业“三百工程”项目新开工10个,竣工10个,完成投资50亿元。全民创业势头良好。新发展私营企业3000户,个体工商户7500户,新增工业一般纳税人企业210家。支持创业2670人,创业带动就业9776人。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围绕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出台了《盐都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合并行政审批事项117项,共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28项,将涉及全区31个部门296项审批事项精简为行政许可事项179项,精简率39.5%。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区镇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成运行,成交交易项目223宗,交易额1.2亿元。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制定出台关于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和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筹集管理的意见,涵盖4大类20条举措。成功获评4个AA级信用评审,区国投公司发行13亿元企业债,成本创全省最低。开放合作取得成效。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增长15.5%;完成进出口6.3亿美元,增长23.5%。新批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个。中恒宠物公司、盐城龙湖文化产业公司在香港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2家,驰翔齿轮公司在澳大利亚矿产资源项目完成增资。载体建设不断突破。1.5平方公里的外资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东风李尔等27家汽车配件企业相继落户。高新区智创园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成功招引项目55个,实现开票销售30亿元,自营出口7000万美元。12个全民双创园新建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新入园项目138个,实现开票销售89亿元,占镇域工业比重达77%。
5、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48元、18998元,分别增长8%、9.5%。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新增城市绿地207.6公顷,新增集镇绿地118公顷,新增植草面积360公顷;新造成片林1.1万亩,四旁植树67.7万株;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0个,创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个。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十大类36个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完成项目投入16.13亿元。张庄农贸市场、多功能运动场、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公交候车亭建设、技防“村村通”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新增各类参保人员3.8万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教育体育成绩显著,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全市第一;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省首批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新增省优质园5所,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参加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囊括团体、男团、女团三项总分第一,成功承办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盐都段赛事。卫生计生再登台阶,被表彰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验收”。全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新农合镇、区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为67%、50%;重大疾病补偿1096人、计2463.2万元,大病保险赔付3635人次、计1288.5万元;完成农村改厕12022座,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改厕行政村全覆盖。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区博物馆、群艺馆建成开发,建成图书馆分馆150家,数字化农家书屋222家;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260多场次,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四送工程”送戏入村84场、送电影4100多场、送图书20000册、送展览56场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区委、区政府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明确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进出口总额增长8%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0.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5%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林木覆盖率达到23.5%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3.4%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7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重点重抓项目建设。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4、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5、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