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内,全区仍呈现晴热高温趋势。当前全区大面积水稻处于穗分化期,持续高温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大部分适期播栽的夏玉米夏大豆已经避开高温最敏感期,但高温天气对处于开花期的迟播夏玉米和夏大豆仍将造成不同程度的热害影响。
对于水稻,抽穗前10-15天(幼穗分化中后期)若连续遭遇5天≥35℃高温,会缩短幼穗分化时间,造成颖花退化、瘪粒增多,减少每穗枝梗数和总粒数;抽穗前后5天,即使短期出现3天≥38℃高温,也会导致花粉活力丧失、育性“断崖式下降”,表现为包颈、抽穗障碍,结实率锐减。高温还会与持续时间产生复合效应,33-35℃持续超过5天也易引发颖花退化。温度越高,产生危害所需的持续时间越短,受害的生育期窗口也越宽。对于部分迟播夏玉米,持续高温将使得生育进程加快,穗分化时间缩短,影响雌雄穗分化数量和质量,造成雌雄分化不协调;高温易造成白天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夜间呼吸消耗增强,从而减少干物质积累,高温持续时间长,严重时易造成叶片大量枯亡,影响产量形成。对于迟播夏大豆,高温天气将会增加落花、落荚率,降低结荚率;温度超过36℃时,大豆落花落荚率会显著提升,严重时高达70~80%。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和秋粮作物生育进程,及时科学运筹肥水,减轻高温热害对秋粮生产的不利影响。
一、因田灌水,以水调温。对于已进入拔节孕穗阶段的田块,水浆管理上应坚持干湿交替,并适当增加灌水深度和次数,即一般灌溉水层3-5cm,高温期间根据田间长势可调整至5-7cm。每次灌水保持水层2-3天,自然落干后及时复水,防止田间过干影响幼穗分化;对于抽穗扬花或开始灌浆的遭遇高温天气田块,应采取间歇灌溉,如遇到连续35℃以上高温时,应灌深水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一般灌水深8-10 cm ,以减轻高温对灌浆结实和米质的影响。玉米大豆可采用滴灌、喷灌或沟灌等方式,及时补墒降温,有效缓解热害影响,促进玉米授粉结实及籽粒灌浆。
二、因苗追肥,增穗增粒。持续高温易导致水稻营养消耗过快、根系活力下降、光合作用减弱等,对灌浆结实造成不利影响。要结合前期促化肥施用情况和田间苗情长势,因苗补施穗粒肥。对生育进程较快的田块,可在破口期亩增施3-5公斤尿素,增强叶片光合功能,促进光合产物积累转运。抽穗前10-15天可补施钾肥(氯化钾5-8公斤/亩),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提高植株耐热性。针对长势偏矮、缺肥苗弱的玉米大豆,可选择阴天或晴热天早晚,采用轻肥缓补措施,结合灌水和降雨轻施5公斤尿素,增强养分供给。
三、综合施策,一喷多促。水稻中后期是病虫害高发时期,要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监测预报和防治意见,结合高温热害防范,科学抓好以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可综合施策,进行药肥混喷,实现“一喷多促”。对于正处于孕穗期遭遇高温的田块,在破口前3-5天和齐穗期可喷施一次抗热组合制剂:0.3%磷酸二氢钾+ 0.1%硼砂溶液,以增强花粉活力和柱头容受性;配合施用适量的芸苔素内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系统损伤。灌浆至成熟期可喷施1.5%尿素+ 0.3%磷酸二氢钾,以补充氮钾,延长功能叶光合时间;也可喷施硅酸钾等含硅叶面肥,以增强细胞壁机械强度,降低茎秆早衰及倒伏风险。“一喷多促”作业时要确保药剂混用安全、用水充足,喷施均匀,避开高温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