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盐渎、楼王、学富、大冈等地调查,当前玉米上发生的主要病虫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大豆上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甜菜夜蛾、棉铃虫等,田间多种病虫叠加危害,严重威胁玉米、大豆安全生长和产量形成。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调查,分类指导,适期防控,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确保打赢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
一、发生情况与趋势分析
1、草地贪夜蛾:截止7月31日,智能测报灯、性诱均未见迁入成虫。大田于7月17日首次查见草地贪夜蛾,7月31日普查未查见。8月份台风、强对流等异常天气较多,总体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的迁移扩散,且8月气温多在25℃以上,有利于外地虫源迁入、产卵为害,预计偏轻至中等发生。
2、玉米螟:测报灯智能监测:(1)龙冈监测点:5月5日见蛾,截止7月31日,累计诱蛾48头,高于去年同期的27头;(2)大纵湖监测点:4月30日见蛾,累计诱蛾57头,高于去年同期的7头。7月31日普查,玉米田有虫田率20%,被害株率0-5%,平均0.8%,百株虫量0-4头,平均0.6头,以一龄至三龄为主。我区玉米面积小,种植零散,以十边隙地为主,种植方式多样,有玉米与蔬菜间套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夏玉米、春夏玉米混作等多种形式,生育期不一,重茬田块多,有利于玉米螟转移危害。预计三代玉米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3、甜菜夜蛾:测报灯智能监测:(1)龙冈监测点:4月23日见蛾,截止7月31日,累计诱蛾171头,高于去年同期的21头;(2)大纵湖监测点:4月12日见蛾,累计诱蛾68头,高于去年同期的13头。7月31日普查,甜菜夜蛾在部分大豆田块为害较重,百株虫量0-36头,平均5.3头。当前温度适宜,食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加重为害,预计甜菜夜蛾中等发生。
4、锈病:7月31日普查,尚未查见。当前我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多,抗病性较差,加之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郁蔽,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近期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影响,南方锈病菌源随台风气流传入几率较大,如8月及9月上旬降雨量大,阴雨天气多,有利于病害暴发流行。
5、其他病虫:据调查,棉铃虫、红蜘蛛、蚜虫、粘虫、纹枯病、小斑病等病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二、防治意见
玉米、大豆中后期病虫防控要以一类病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南方锈病为重点,同时密切关注甜菜夜蛾、红蜘蛛、斜纹夜蛾、棉铃虫、小斑病等病虫害,统筹兼顾,绿色防控,治早治小,治前控后。
1、药剂防治
草地贪夜蛾:选用苏云金杆菌或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兼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严重的田块,药后要认真进行复查补治。
玉米螟:单独防治玉米螟,选用苏云金杆菌或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灌心,或在玉米螟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
锈病:选用唑醚·氟环唑,掌握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尤其是台风过后要加强调查监测,及时防治,重发田块间隔7-10天开展第二次防治。
小斑病:选用肟菌·戊唑醇或丙环·嘧菌酯,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甜菜夜蛾: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氯·辛硫磷(低毒)在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根据虫情间隔5-7天再用药一次。
每亩药剂对水30-40公斤细喷雾。施药时添加植物油或有机硅等助剂提高防效。成片地块可应用无人机等高效植保器械施药,每亩用水3公斤,提高防治效率。
2、人工捉虫
对灌浆期玉米及高龄虫比例高的田块,人工捕捉草地贪夜蛾等夜蛾科高龄幼虫,消灭残虫,减轻危害。
三、注意事项
①安全施药。施药人员要身体健康,施药前认真阅读农药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操作规定,认真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高温季节中午高温时段不要用药,施药宜在早晚气温适宜时进行。严禁使用高毒农药。禁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以防玉米药害。鲜食玉米要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确保玉米食用安全。药剂不得污染桑蚕、蜜蜂、沟河及水产养殖区域,尤其要严防植保无人机药液漂移问题。②保护环境。药剂包装瓶(袋)要3次清洗,减少残留。药剂包装废弃物全量回收送交农药经销门店或村回收点,保护农田环境。
咨询电话:88655026,81089519,8816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