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我区气温持续攀升。据气象部门预测,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最高温度可达38℃。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是水稻、蔬菜、玉米等秋熟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期,也是全年农药使用强度最大的时期。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天气下病虫草害防控和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确保病虫草防治效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严防农药中毒事故发生,降低农作物药害风险,制定本指导意见。
要密切关注病虫草发生动态,对症选择药剂,适期开展防治,害虫防治掌握在低龄幼(若)虫高峰期,病害防治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茎叶处理防除杂草掌握在2-5叶期。一要按照标签用药。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用足药量,既保证防治效果,又延缓抗药性产生。以蔬菜尤其是豇豆、芹菜、辣椒等“三棵菜”、水果等夏季鲜食农产品安全用药服务指导为重点,杜绝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增加施药频次的习惯,严格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一般每个农药品种(有效成分)在一个作物生长季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并与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二要防范特殊风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限用农药,严禁使用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避免影响周边及下茬作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建立农药使用记录,详细记载用药时间、剂量、防治对象等信息。要按照农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要求,加强敌百虫原药等产品的安全使用指导,督促使用者落实农药使用记录制度。
二、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当前是农药中毒、高温中暑的高发季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万无一失。一要做好人员防护。结合“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培训。指导施药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施药操作规程,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小时。可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风力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不宜施药。喷施农药时,施药人员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做到顺风隔行施药,施药过程中不饮食、不吸烟,施药后要及时清洁身体、更换衣物、清洗药械。施药人员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出汗流涎等症状,要立即停止喷药离开作业场所,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洗净皮肤。若中毒状况较为严重,应持农药标签及时到医院诊治。二要规范器械作业。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药械,减少人员暴露风险。植保无人机飞防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飞防作业指导,规范机手作业行为。施药时注意周边设施安全,避开养蜂区、养殖塘口、水源地等重要区域。使用激素类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时,禁止使用无人机飞防,防止漂移产生药害风险。
三、强化服务指导,妥善应急处置
农药使用安全是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领域,各地要将高温季节农药科学安全使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不发生农药安全事故。一要开展服务指导。要组织力量开展农药使用风险排查,重点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是否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或禁限用农药,是否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发现因用药不当发生药害的田块,要及时指导喷施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磷酸二氢钾等缓解药害。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促进农作物快速恢复生长。二要严格报告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高温天气下因农药使用导致的重大人员中暑中毒和农作物大面积药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置,并快速上报,严禁瞒报、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