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专栏 >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11320928562929401C/2025-48167 组配分类 业务工作
发布机构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5-04-18
文号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体裁分类 意见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盐都区2025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全年粮食产量贡献率约60%,抓好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今年全区水稻生产要紧盯目标任务,全力稳定种植面积,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积极推进高产优质片区建设,全力“推技术提单产”,筑牢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基础。

一、加强品种布局优化,夯实稳产优质基础

各地要围绕全年粮食生产,加强种植结构统筹管控,在确保完成大豆种植面积任务的基础上,宜稻则稻,全力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及早将水稻种植面积任务落实到田。要按照《盐都区2025年水稻品种利用意见》,结合种植户意愿,加强南粳9108、南粳5718、盐粳15等主推品种推广,优化品种布局,做到一匡一品,促进整体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有序开展苗头性品种示范种植,加强品种特性跟踪调查和配套技术指导,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二、加强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增强单产提升动力

1、推广集中育秧技术。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室内暗化出苗、硬地摆盘炼苗、无纺布(防虫网)覆盖、微喷灌控水等集中育秧技术,积极开展绿色物化产品、秸秆基质块育秧、机械制作秧板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示范,并指导育秧主体适期适量播种,全力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积极指导利用空闲水泥场地、晒场、空置硬质路面、林下空地等场地,努力扩大集中育供秧规模。

2、推广耕种管关键技术。一是推广秸秆高质量还田深耕深旋精整地技术。前茬小麦收获要选择带有秸秆切碎铺匀装置的收割机,留茬高度≤15cm,秸秆切碎长度≤8cm均匀抛撒田间,旋耕深度20cm,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秸秆埋没率≥90%,灌浅水泡田后起浆耱平,提高整地质量,为高质量栽插打好基础。二是推广高质量机插与一栽就管技术。突出抢季节、抢栽插、争有效分蘖的“黄金期”,全力落实好适期早栽(625日全部栽插结束),因地、因苗、因时优化栽插规格,确保栽足基本苗,栽插深度适宜(1.52.5cm)。要加强机手培训、机插标准监督管理,确保栽插质量。同时落实好及时补苗、化除和肥水管理等一栽就管关键技术。三是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加强稻田节水灌溉、浅--湿灌溉、精确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与服务指导,促进构建高质量生产群体。加强水稻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与插秧、施肥、化除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促进肥药品种与机械装备互为配套、科学施用,实现省工节本提质效果。

3、推广防灾减抗逆技术。近年极端天气频繁,要加强水稻全生育期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注重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要提升稻田平整质量,开好稻田沟,确保灌排水迅速,以便分蘖期有效搁田、以水调温等措施落实。适当补充锌硅肥等中微量元素,积极开展生长调节剂、抗逆产品等试验示范,集成应用肥水调节、化学调控等抗逆技术,提高水稻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要加强直播稻种植引导,选用相对早熟品种,防止灌浆期过迟遇到低温影响稻谷充实、出现青枯,防止化除遇到强降水导致除草剂药液流淌到周边田块产生药害。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制定发布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努力减轻灾害影响。

三、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稻米产业水平

围绕优质稻米生产,加强配套调优丰产技术示范应用,加强先进农业机械装备配套,提升“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与效率,提高稻米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鼓励建立完善基地+农户+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发挥好联农带农作用。以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为基础,鼓励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鼓励本地稻米品牌和新型经营主体参加省市各类评比推介和展销展示等活动,努力提升盐都稻米产业发展水平。

四、加强服务保障升级,夯实增产增效基础

1、加强苗情监测调度。各地要布局建好苗情监测点,其中高产优质片区必须设立苗情监测点。要明确专人负责农情调度工作,加强关键农时各类农情数据调查报送,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提供的数据信息客观、准确、及时。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苗情适时获取、分析研判、指导决策,提高苗情智能分析、智慧决策水平。

2加强挂钩服务指导。区镇农技部门挂钩指导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建设,指导实施主体细化技术方案、集成应用“五新”技术,因苗因时采取合理田管措施,确保将高产优质、抗灾减灾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助推片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均衡增产。组织农技人员挂镇包片开展技术服务,于关键季节、关键生育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现场指导,提高技术应用到位率。组织观摩培训活动,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等主题,促进技术服务由点到面,带动大面积种植主体掌握关键技术要领,提升种植水平。推荐优秀农技人员和种植主体积极参与省市农技大比武、高产竞赛、优质稻米产业优秀论文评选等各类活动,努力培树一批“下得了田头、看得出问题、开得出处方”的农技能手,持续提升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

3、加强单产水平攻关。积极参与全省水稻高产攻关竞赛,及早明确竞赛地块、技术人员、攻关方案,充分挖掘水稻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组织实施单产提升行动,落实单产提升奖补政策,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提高田管措施落实到位率,促进单产水平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