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大面积常规粳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开始幼穗分化,杂交制种稻正处于幼穗分化中期,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夏大豆处于初花期,正是攻取高产群体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敏感的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全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强高温时段在8月3-8日,期间最高气温38~39℃、局部可达40℃,极端高温天气将不利于秋粮生产。针对当前的生育进程和气象形势,各地务必树牢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生产服务指导,帮助农户科学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一、水稻生产
1、灌水调温、防御高温热害。持续高温,田间水分蒸腾量大、失水快,应及时灌溉,弥补水分损失。对处于幼穗分化中期的杂交水稻,要灌深水护苗,保持水层,以水调温、减轻热害,灌溉水温越低,其降温效果越明显;对正进入幼穗分化期、搁田到位的机插粳稻田块,要及时上水、浅水勤灌,有条件的可以昼灌夜排或日灌隔天夜排,增加水稻腾发量,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对搁田不到位、群体偏大的直播粳稻田块,应避免晒田时间过长,田间无水则灌,在控制群体数量、提高群体质量的同时减轻高温影响。至孕穗破口期和抽穗扬花期须建立水层,降低穗部温度,保障水稻正常花粉发育和扬花授粉。
2、施肥促壮、构建高产群体。此时期正是常规粳稻施好穗肥,促壮攻大穗的关键时期,高温天气将加重呼吸消耗,因此要结合叶龄进程和叶色深浅,适当增施速效氮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促进大穗形成。对于还未施用促花肥、叶色已经褪淡的常规粳稻田块,可亩用尿素 10~12.5 公斤、45%三元复合肥 10~15 公斤,作为促花肥,促使叶色尽快转深;对于已经施用促花肥的常规粳稻田块,在叶龄余数2~1.5时施用保花肥(促花肥施用后7~10天),亩施尿素 5~7.5 公斤。有条件的建议根外喷施叶面肥或喷施生长调节剂,既能降温增湿,又能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还可增加对高温的抗性。
3、加强监测,抓好病虫害防治。各地要加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调查监测工作,按照植保部门意见进行科学防治,用药时间要避开高温时段,最大限度减少病虫灾害损失。同时要关注水稻生育进程和气象变化,突出中后期的稻瘟病防治,夯实丰产丰收基础。
二、大豆、玉米等旱粮
1、及时追施肥料。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植株生长旺盛,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中吸收养分的重要时期,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期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追肥量可根据地力、苗情等确定。在行侧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如在地表撒施时一定要结合灌溉或有效降雨进行,以防造成肥料损失。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小型中耕施肥机进行施肥作业。在大豆初花期每亩追施 5~7 公斤尿素,增强花药的活力及抗高温和干旱能力。
2、严防高温干旱。一是喷灌造墒降温。若中午叶片出现萎蔫现象,有条件的田块应在早晚时段及时喷灌增墒。浇水宜小水浅浇,避免大水漫灌。二是喷施植物调节剂。喷施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逆免疫剂,提高玉米、大豆抗逆性。三是追施叶面肥。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过磷酸铵、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腐殖酸水溶肥,提高玉米、大豆抗高温能力。
3、防治病虫草害。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造桥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烟粉虱等;玉米主要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黏虫、纹枯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雾或颗粒剂灌心的方法。田间杂草常见在前期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以一年生为主,呈点片状,可通过定向喷雾防除。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除了持续高温,还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频发季节,各地要把防灾减灾作为秋粮生产管理重点,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发动,抓好应对防范措施落实。要密切与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联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防灾减灾主动。督促农户及时疏通田外沟渠,确保灌排便利,要结合苗情长势和生育进程,抓好化控、补肥等防倒增产田管措施,提高在田作物自身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