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期是决定水稻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生长最旺盛、易受病虫侵染危害的重要时期。据调查,今年我区水稻分蘖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多种重大病虫,根据智能化测报设备采集的数据、气象资料和病虫情分析,预计发生程度呈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调查监测,靠前技术指导,适期发动防治,保叶保蘖保安全。
一、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1、稻飞虱:智能测报灯诱测,龙冈监测点6月21日始见白背飞虱成虫,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虫7头,比上年同期多1头;大冈监测点6月20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虫114头,第一峰6月20日至25日,共诱虫53头,第二峰7月4日至10日,共诱虫52头;大纵湖监测点6月21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虫84头,第一峰7月7日至12日,共诱虫51头,第二峰7月15日至18日,共诱虫32头。7月18日调查系统田,白背飞虱百穴虫量150头,其中一龄占20.0%,二龄占30.0%,三龄占35.0%,四龄占11.7%,五龄占1.6%,长翅成虫占1.7%;灰飞虱百穴虫量125头,其中一龄占42.5%,二龄占39.3%,三龄占9.1%,四龄占3.0%,成虫占6.1%。7月17-18日大田普查,直播稻田白背飞虱百穴虫量0-105头,平均11.5头,灰飞虱百穴虫量0-140头,平均21.2头,金粳系列品种虫量明显高于常规品种;机插秧白背飞虱百穴虫量0-155头,平均18.6头,灰飞虱百穴虫量0-175头,平均25.5头。褐飞虱灯下、田间暂未查见。综上调查资料结合历史资料、气象资料分析,预计二代白背飞虱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
2、稻纵卷叶螟:智能测报灯诱测,龙冈监测点6月9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蛾3头;大纵湖监测点尚未诱到。性诱,5月2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蛾13头。田间赶蛾,一直未见蛾。7月17-18日大田调查,田间零星查见卷叶及残虫。气象部门预报,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日较多,并有台风天气出现,有利于卷叶虫迁入、存活产卵,预计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轻到中等偏轻,局部中等。
3、大螟:智能测报灯诱测,龙冈监测点7月3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虫2头;大纵湖监测点7月12日始见,截止7月18日,累计诱虫1头。大田调查,早播早栽的田块田间零星查见大螟枯心苗及残留活虫。预计二代大螟卵孵盛期在7月下旬,常规水稻轻发生,杂交制种稻中等发生。
4、纹枯病:系统田7月8日始见病株,比2023年早2天,病株率1%。7月17-18日普查,直播稻田未查见病株,早栽的机插稻田可查见零星病株。随着水稻群体的加大、郁蔽程度增加和受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持续影响,早播早栽田块纹枯病预计于7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迟播田块于8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至大发生,如不及时、主动用药防控,发病严重田间将出现“冒穿”。
5、稻瘟病:7月17-18日调查,田间未查见病株。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天气变化大,阴雨天气多,光照少,温度适宜,十分有利于南粳9108、糯稻等感病品种稻叶瘟发生,预计稻叶瘟中等发生,感病品种有可能出现急性稻瘟病,引起成片枯死毁苗现象。
6、细菌性病害:台风、大雨等强对流天气有利于细菌侵染传播和病害的发生流行,预计老病田尤其是杂交制稻田块细菌性病害发生风险较大。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纹枯病、稻叶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挑治细菌性病害。
2、用药适期:早栽早播早发田7月27-30日,迟播迟栽迟发田8月5-10日。稻叶瘟、细菌性病害严重田块立即防治。
3、防治药剂:噻呋酰胺(或井冈·噻呋)+稻瘟酰胺+吡蚜·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或短稳杆菌)
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霉酮、或噻唑锌,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等单用或联合使用,严重田块,隔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4、施药方法:每亩对水20-30公斤机动或电动喷雾。用药前上足3-5公分水层,用药后保水5-7天。施药时添加优质助剂,提高防效。
三、注意事项
①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含菊酯农药。②高温季节要高度重视用药安全。施药人员要身体健康,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按照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施药;施药前认真阅读农药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大风天气不施药,中午高温时段不施药,连续施药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剂不得污染蚕桑、蜜蜂、沟河及水产养殖区域,尤其要注意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时药液漂移,严防药害事故和环境污染。③选用环保剂型,尽量不用乳油等挥发性强、对环境污染大的农药。④药剂包装瓶(袋)坚持3次清洗,减少残留。药剂包装废弃物全量回收送交农药经销门店或村回收点,保护农田环境。
咨询电话:88655026,81089519,8816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