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专栏 >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11320928562929401C/2023-38181 组配分类 业务工作
发布机构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06-07
文号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体裁分类 意见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机插水稻移栽和栽后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随着夏熟作物收获腾茬,水稻栽插工作陆续展开,各地要积极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全力抢收夏收小麦,同时加快耕整田块和机插进度,确保机插水稻适期适龄高质量栽插,并坚持一栽就管,促进秧苗早发快长,为构建高质量群体打下良好基础。

一、精细还田整地,全力夯实栽插基础

秸秆还田田块要加大推广小麦秸秆高质量切碎匀铺还田深耕深旋精整平田技术,切实提高机插质量。小麦收获要选择带有秸秆切碎铺匀装置的收割机,秸秆留低茬收割。留茬高度≤ 10cm,秸秆切碎长度≤5 cm,并均匀抛撒于田间。选择大马力深耕深旋耕整机,旋耕深度 20 cm,做到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秸秆埋没率≥ 90%,整田后高低落差≤ 3 cm。有条件的可采用激光平整机,确保全田高低落差≤ 2 cm。灌浅水泡田后起浆耱平,达到田面平整、高不露墩,低不淹水,确保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田面整洁无杂物、漂浮物。同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大田整平后需适度沉实,壤土沉实12天,粘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时浅水栽插。

二、抢收生产进度,确保适期适龄移栽

受多次降雨影响,部分田块夏熟腾茬时间较预期推迟,“收获-整地-移栽”各环节要坚持“抢”字当头,立足“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加强茬口衔接。各地要根据茬口衔接时间和秧池播种时间,合理安排栽插计划,科学调控秧池肥水管理,播种较迟的采取灌水、喷施高效叶面肥等措施促进秧苗生长,尽可能缩短田等秧时间。对于茬口衔接紧,易出现超秧龄的秧苗要通过旱育旱管、适量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延缓其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减少超秧龄移栽。力争秧苗在叶龄34叶期移栽,秧龄15-18天(干种落谷秧龄20-25天,一般不超过30天)时适期早栽,保证全区机插水稻620日前基本栽插结束,最迟不超过25日。

三、精确合理密植,构建高产高效群体

机插水稻移栽要确定合理的基本苗,以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潜力。行距为25cm插秧机,一般栽插株距以10㎝为宜,平均单穴4-5苗左右,确保亩基本苗不低于7万。栽插期延迟且分蘖性弱的品种基本苗要相应增加。要加强栽插质量的跟踪检查,在每次插秧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度(以2cm为宜),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待状态符合要求并稳定后再开始连续栽插,作业过程中要保持走直线,并随时观察机械状态,保证栽插质量。机插时要浅水(花斑水)栽插,严防缺穴、漂秧、倒秧、深秧。要根据栽插计划合理安排起秧进程、起多少栽多少,避免栽插隔宿秧、减轻植伤,提高栽插成活率。

四、抓好“一栽就管”,促进秧苗早发快长

一是管好水浆。机插结束后活棵立苗期间歇湿润灌溉,及时露田通气促进扎根,若机插后遇阴雨天气应脱水爽田,促进新根生长,缩短机插秧缓苗期。立苗后应坚持浅水勤灌,上浅水层2-3㎝,自然落干后,露田1-2天后再上浅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进多发根快分蘖。秸秆还田田块要增加脱水露田透气时间,若泥水发黑、起泡,应及时落干爽田 12 次,防止土壤有毒物质过多造成僵苗,促进新根生长。机插秧分蘖势强,够苗期的苗体小,要掌握茎蘖苗达到预计穗数85%左右,提前进行多次轻搁田,最迟于11叶期至倒3叶末结束,分次逐步达到群体叶色自然褪淡,地面有小裂缝,白根铺满地的搁田标准。

二是施好基蘖肥。耕翻前施足基肥,秸秆还田的田块一般亩施45%复合肥25公斤左右,尿素5-7.5公斤或复合肥(N-22%P2O5-8%K2O-12%32公斤左右。栽插活棵后早施分蘖肥,通常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5-6公斤,第二次在栽后10-12天施亩尿素5-6公斤,为省工节本,也可并做一次施用。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施尿素5公斤,对发生僵苗的田块,可改用45%复合肥10公斤左右,促进苗情转化。

三是防治好病虫草。草害防除上要根据区植保部门意见采用“二封一杀”策略,做好前期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做到杂草防早防小。病虫害防治上严格按照区植保部门发布的植物病虫情报及时抓好灰飞虱、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螟虫、纹枯病及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