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政府文件
索引号 11320928014365115L/2020-22801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盐都区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0-08-20
文号 都政发〔2020〕40号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疗管理
体裁分类 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台创园、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决策部署,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群众健康能力,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可及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中西医相互借鉴、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坚持继承和创新,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中医药工作的着力点。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重点面向农村基层、服务社区群众。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等方面的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目标任务。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健全,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2020年,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第二轮复评;到2025年底,力争新创成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省、市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4-6个。

        二、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科室建设、专科培育、人才培养、设备设施配套建设任务。逐步形成以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以市三院中医科为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五)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市三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设置中医病床。根据中医药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科室的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它临床科室同步发展。力争于“十四五”期间创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注册登记中医科,开设中医诊室,设置中药房,配置针灸针、火罐、神灯、电针仪、牵引设备等基本器具和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以上。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置脉枕、针灸针、火罐、神灯、电针仪等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能开展4-5类中医药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5项以上。

        (七)促进社会办中医发展。贯彻《中医药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规范举办中医医疗连锁机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举办肛肠、康复等中医医疗机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对社会资本独立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制度,依法依规进行中医诊所申办备案管理。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

        三、切实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八)培育中医药特色专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条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并具有地方影响的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2025年底前再建成4-6个省、市级中医特色专病(专科)。

        (九)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激励机制,从发展方向、建设规模、资源配置、科室建设、人才培养、专病专科等方面拓展中医技术服务内涵,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防治疾病,运用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为群众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作为落实“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方针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以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探索和规范“治未病”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依托国家和省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平台,加大中医重点人才外聘招引、技术骨干培养工作力度,推进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专科重点人才、青年技术骨干人才的分层培养计划,培训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健全完善院校学历教育、毕业后临床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扎实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教学,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 

        (十二)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素质。利用省财政补助招募大学生、定向培养大专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政策,补充中医药人员充实乡镇医疗机构。通过施行相关引导政策,鼓励各类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脱产培训项目,遴选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或执助医师参加临床强化进修工作,到2025年底,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3%以上,力争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医师(中医师)

        五、着力组织中医技术传承与创新

        (十三)重视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应用研究。组织实施好中医药学术技术传承创新工程,到2025年,建设市(区)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不少于5个。收集、挖掘、整理散失的经典古方、单验方药及特色诊疗技术,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发展与传承。加大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特色病种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筛选、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方案,提高中医药使用率。

        (十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确保中医药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100%,按标准组织对基层医疗单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项目培训和对乡村医生项目培训;通过项目培训推广,促使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项目逐年增多。统筹组织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有乡村医生达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六、推进基层中医诊疗区(中医馆、中医阁)建设

        (十五)开展中医诊疗区(中医馆、阁)服务能力建设。根据盐城市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区级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实现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全覆盖,2020年底全区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覆盖率达95%以上,2021年实现全覆盖。

        七、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繁荣发展。

        (十六)保护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保护提升和大众传播工程,发掘整理区域中医药文化资源,做好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保护工作。积极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发挥中医药健康文化建设主阵地作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尽可能设立独立的中医药文化职能管理科室,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培养高层次中医药文化人才,建立区级中医药文化宣传专家库并加强专家库成员的培训。推进中医药惠民服务行动,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院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性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推广。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融合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研制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八、努力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十七)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工作政策,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依法切实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发展中医作为战略重点来抓,把中医发展指标纳入整个卫生工作目标,严格执行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标准和中医药相关管理标准,规范中医药执业行为。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切实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十八)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及各级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财政部门要继续将中医经费实行预算单列,合理安排中医专项经费,对中医药项目进行奖励及资助;加强中医药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中医药经费使用效益。

        (十九)建立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同时,分别研究落实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加价率政策。结合财政补偿和医保支付实际,健全完善投入补偿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合理提高中医药技术劳务性收入在业务收入的比例,试点对部分形成市场竞争、个性化需求强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20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