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建好精神家园 推动文化繁荣走前列

发布日期:2019-08-06 来源:盐都日报 作者:马志龙 字体:[ ]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区在保障经济稳健增长的同时,全方位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积极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和文艺精品打造,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炎炎夏日,选择到空调间里“泡书吧”已经成为不少村民的生活常态。日前,记者在郭猛镇杨侍村农家书屋看到,一排排书柜整齐摆放,图书内容涵盖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农业知识等多个方面。“以前农闲时,都待在家打牌。现在我们村建了个图书馆,农闲到这里来看看书,学到了不少知识,田里庄稼也管理得更好了。”村民徐洪云说。

小小书屋虽不起眼,却让村民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目前,我区已经建成了以区图书馆为总馆,各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为分馆的区、镇、村三级图书资源共享、流通、服务网络,并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我区实施了镇(街道)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先后挂牌命名了近300家文化中心户,真正实现了城乡“十五分钟文化圈”,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度和获得感。

郭猛镇杨侍村书记助理沈标告诉记者:“杨侍村围绕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了农家书屋、沈拱山书屋、百姓大舞台等一系列文化平台。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达20多次,成立了老年秧歌队、广场舞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是盐都的“根”和“魂”,是盐都的特别“记忆”。依托深厚人文底蕴,我区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建设生态文旅高地添砖加瓦。郭猛镇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深挖郭猛、夏明朗等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新开放的厚德苑中进行展示。郭猛镇厚德苑讲解员何智丽介绍说:“我们面向游客、群众和居民开放,让游客了解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弘扬红色精神,建设幸福美丽郭猛。”

今年,我区深入开展“你的身影从未走远——传承红色基因”行动,探寻记录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盐都的光辉足迹,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铁军精神。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了一批见证历史、讴歌时代的文艺作品。大型现代淮剧《送你过江》先后荣获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三次进京献演。同时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精心培养非遗传承人和淮剧新学员,将非遗产品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做精做优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基地、江苏省首批文化示范县、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苏北首家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集聚一身,充分彰显了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打印 关闭